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精神

“和合”思想的主要内涵与当下价值

发稿时间:2018-07-18 14:06:0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金祥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蕴籍着丰赡内涵,累积着深厚底蕴,其中传承久远、历久弥新的“和合”思想,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取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和合”思想的主要内涵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由。“和合”思想是中国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佛家等文化流派相互碰撞、互相渗透、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人文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精神质素,是独具东方智慧的哲学范畴和思维方式。“和”“合”二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都曾出现,其中“和”的本义是吹奏类的乐器,引申为声音和谐;而“合”的原意是器皿闭合,引申为两物相合、彼此融洽。孔子的后人子思则在《礼记·中庸》中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而将“和合”思想蕴含的和顺、和畅、和美等意义指数由人类推及整个宇宙自然。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总结前人思想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理念,使“和合”思想由人伦自然范畴走向意识形态层面。历宋代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等理学家诠释,经明代王阳明、李贽等士大夫阐扬,至明末清初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发挥,“和合”思想日臻成熟与完备。

  随着以汉民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在实体和精神上的不断生成壮大,“和合”思想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中渐次展开,在价值体系中逐步攀升,成为中华文化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标尺,成为中华民族化解自然与社会、不同族群、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歧异的重要理论资源。“和合”思想追求基本含义主要体现在:和合意味着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状态,正如《易经》所言“乾道变化,各正其道”,具体开来就是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差异中的一致、矛盾中的统一。和合在承认事物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把落脚点放在不同事物彼此共存、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上,诚如《易经》所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如今“和合”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魂魄,经过漫长历史时段的演化,早已浸润和沉积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就人与自然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转化为“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自然观;就人与社会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嬗变为“和为贵”观念,成为中华民族进行族群融合和社会建构的民族观;就人与人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具象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念,成为国人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伦理观;就人与自身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浓缩为“正心诚意”观念,成为国人安身立命的义利观;就文明与文明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上升为“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观念,成为国人对外交往的和平观。

  “和合”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刻。如何科学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中华“和合”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价值原则和高超的思维方法。

  一是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阶层表达出不同的利益诉求,与之相适应,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冲突将日益凸现出来,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着比较严峻而复杂的形势。“和合”思想是一种矛盾观、辩证观,“和”并不拒斥事物的差异,“合”并不摒弃事物的矛盾。尚和合,就是在正视事物之间差异和矛盾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协调矛盾。弘扬“和合”思想,就是以理性、务实、辩证的态度对待这些差异和矛盾,既不回避和掩饰,也不夸大和激化,而是以沟通、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特别是通过运用“和合”思维,抚慰人们心灵、引导人们情绪、疏导人们心里、排解人们烦忧,使诸多不稳定因素在对立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相互中和相互同一,最大限度地化解乃至消弭当下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和谐。

  二是有助于补救人文缺失。我国近现代社会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个人解放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个人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病变与怪胎,时至今日将个人利益奉为圭皋的不良现象仍大倡其道,给人文生态的改善优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合”思想强调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主张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社会,倡导社会应为个人实现价值提供良好环境与必要支持、个人应以社会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行为准则作为自身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这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对于解决当下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价值冲突无疑具有一种补救和疗治功效。

  三是有助于弥合道德裂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私欲不断膨胀与竞争机制日趋泛化,现实生活中人的生物本能被激发和调动出来,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多地融进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金钱关系、交换关系。“和合”思想强调人与人友善亲和、相互尊重、讲信修睦、以诚相处,主张以一种健朗、包容、开放、博大的心态和胸怀去欣赏他人和接纳他人,注重建立一种温情和睦的人际关系。惟其如此,才能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使整个社会呈现祥和、有致有序的风貌。

  四是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传统发展模式强调人是自然万物的主宰,认为人要生存发展就应不断地与自然抗争、向自然索取,其结果必然造成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必然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地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止境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生态损害环境,已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合”思想强调顺天应人,主张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倡导有节制地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无疑为缓解自然资源紧张局面、化解当今生态危机提供了卓越历史智慧和最佳思维范式。

  五是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大家庭,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进,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加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和合”思想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重“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秉持“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这对于打破民族国家的文明囿限和文化壁垒,辟划以民主、公平、正义为基石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以不同文明的平等包容、相互借鉴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和平盛世愿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思维导向作用和系统理论引领功能。

  综上所述,“和合”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中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综合了各个历史时期儒、释、道的思想精华,吸纳了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彰显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乃至支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行为法度,对于解决当今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统领意义。当然,鉴于中华传统“和合”思想是在闭隘而漫长的封建社会孕育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憾与局限,因此,我们必须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对传统“和合”思想进行分析、梳理、甄别、遴选、再造和重释,不断赋予其时代新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