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精神

在新时代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发稿时间:2018-06-05 11:16:4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刘顺厚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强固民族脊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最深层次要素是核心价值观。从文化中形成的文化自信,是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和灵魂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这就是说,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性质和方向。文化自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文化自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否则就会失去创造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灵魂和根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精神动力、力量源泉,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发展动力。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依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总之,高扬文化自信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来源。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源泉,是我们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革命文化是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立新民主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以救亡图存、奋发图强、民族复兴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出来的,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文化。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将在新时代迸发出越来越强的生命活力。中华文化血脉的传承复兴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血脉传承复兴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高度凝练了文化的价值和文化自信的功能,彰显了我们党崇高的文化理想和强烈的文化担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

  首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命题是对中华文化自信与自豪的宣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价值碰撞和激荡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土性、民族性,就是恪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当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封闭。需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需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一是要从本民族文化的智慧中去吸收“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定要发挥革命文化的优势,重视传承好“红色基因”;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放中创新、在引领中前行,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其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从根本上回答了“培育什么人”“怎样培育人”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把教育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二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行为的转化;三要通过制度保障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

  再次,要积极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全球视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不断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加强国际教育文化合作。加强中国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与时俱进,借鉴互联网的优秀成果,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调动各方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