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精神

行事以事成势

发稿时间:2018-03-13 14:18:43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赵振宇

  时下,各地干部群众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规划、工作计划和举措,这是十分必须和重要的。但是,在这些讨论和研究中,切忌只顾一地之域、一时之间、一己之利、一事之限而谋事,只从某一具体事情入手,只谈现象而忘了抓住事物的本质。我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更需要“据势行事,以事成势”,即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研究“事”后的“势”与“势”下的“事”,把握好“事”与“势”之间的辩证关系。

  所谓事,说的是人类生活中一切活动和一切社会现象,有时也指单个的活动和表现。而势则是指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整体特性和趋向,形势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当下状况,趋势则是指事物发展的未来动向和走势。它们的性质是由该系统诸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所决定的。我们讨论“事”与“势”,就是研究和把握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个别与整体、具体与抽象、偶然与必然、当下与长远的运动关系,为此,我们要对当下的时代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之所以特别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在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表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认识新时代特征重要性的阐述,是指导我们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认清形势、处理“势”与“事”之间关系的纲要和明钥。

  “就事论事”,在很多情况下是少不了的,它是我们实现宏大目标的基础。“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小事情而丢失对大局、大势和大事的把握,就可能犯“井底之蛙”“事倍功半”的错误。只有在“势”中办事,以事促“势”,以事成“势”,方能够开创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新局面,形成借机发力、事半功倍的发展趋势。

  “据势行事,以事成势”至少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小事成大事,聚大事成气势,由量变为质变,让我们的基层和具体工作符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中央制定的宏大目标,与当前和长远的发展形势相吻合相促进。只有从国家和宏观的大事大势着眼,才能干好地方和微观的小事和具体事。

  二是在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事情中选择最能反映本地特色、凸显本地自然优势和人才优势、是大势所趋必干的事情,集中人力、财力和智慧将其办好,使其在有限的时空中产生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势在必行的一种迅猛之力。在“事”与“势”的关系中,这项工作更重要。在做好“势”中之事时,要注意做好那些看似与“势”联系不大不紧的一般事,千万不要因一时的疏忽大意怠慢这些事,使其毁了大事从而影响到当前的形势和发展的趋势。

  三是在处理“事”与“势”的关系中特别要注意对时间的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反映了物质存在和运动发展的一种状态。时间文明讲的是在一定时间里对人们行为准则的要求。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实现中国梦更是如此。我们要把握好当下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时间紧迫感,“据势行事,以事成势”“事势相融”,确保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