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精神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发稿时间:2017-12-25 22:03:38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何星亮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总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物质性需要。物质性需要或生理性需要,是人类基本的需要或本能需求,是人类第一层次的需要,是人类为满足人体饮食、消化、生殖、皮肤等各部分器官正常活动的需要,也就是人类为满足“求生”“求偶”的需要,亦即涉及人类生物意义上的生存性需要,如食物、衣服、住房和种族繁衍等。

  第二,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在物质性或生理性需要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是第二层次的需要,它包括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安全需要。一是生命安全,人们都希望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家庭安全,希望避免人身伤害和处于危险的境地,希望居住在安全有保障的地区;二是财产安全,希望个人财富或家庭财富不受侵犯;三是食品安全,希望社会提供对人体无害、无毒的食品;四是药品安全,不希望买到假药或质量有问题的药品;五是空气安全,希望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希望天天都是没有霾的日子。

  社会保障的需要。一是工作保障的需要,人人都希望有合适的工作和稳定的职业,并有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二是教育保障的需要,希望受到较好的教育,希望能够上得起学并交得起学费;三是健康保障的需要,希望避免疾病和死亡,希望有病能治并能看得起病。

  社会公正的需要。一是希望社会是公平正义的有序社会,希望社会是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很高的稳定和谐社会;二是希望办事和执法公正,人们都希望政府是公正、清廉、阳光的政府,都希望政府官员是清官,希望各级官员能够不偏不倚,公正办事,公正执法;三是分配公正,人们都希望分配公平合理,都不希望贫富差距过大,都希望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四是干部选拔公正,希望不买官卖官,不拉关系,不走后门,按各人的才能合理安排职务,使人尽其才。

  第三,心理性需求。心理性需求是体现人与自我或心灵之间关系的需求,是人类第三个层次的需要,由于心理性需求而形成的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显著标识。动物只有对物质的需求,而没有对心理或精神的需求;动物的活动和需求都是本能的,而人类的活动和需求则是充满创造性的。正是人类这种在物质需求之外对精神、价值、道德、信念、理想、情操、智慧等的需求,催生和孕育了不同于物质文化的另一种文化形态——精神文化。这种文化的主要功能,归结起来便是养“心”——养智、养德、养神、养性、养气。

  心理性需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尊重的需求,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两类,内部尊重即自信和自尊,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相信自己的价值,对未来充满信心;人格独立,为人自主,不依附于人,不受制于人。外部尊重即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保护面子,避免他人的羞辱、贬损、轻蔑、嘲讽或冷落;希望社会和他人尊重个人的权益和个人的才能。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希望,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如果不能满足人们尊重的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和不满。

  二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求。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自我实现的需求是要求个人做与自己的能力相称和喜欢做的工作,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使自己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为什么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类社会普遍追求各种关系的平衡,如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生产与消费的平衡,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平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平衡。平衡是健康的,不平衡是病态。只有各种关系处于平衡状态,社会才会均衡和谐运行,经济生产才会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注重主要矛盾与各种建设的平衡关系,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平衡关系。我国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与供求关系、产销关系、结构关系、利益关系、地区关系等不平衡密切相关。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必须注重各种关系的平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就是解决供需失衡、产销失衡、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就是解决地区之间、经济结构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认识、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有利于当前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供需不平衡、产销不平衡问题,有利于防止我国走入“中等收入陷阱”,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新时代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如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今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动力和源泉。人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性需要不断发展,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便追求舒适、高层次的物质享受。

  近十年来,人民高层次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心理性需要不断增长,人们都希望国家和政府提供高品质的物质产品,希望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希望有一个“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社会环境,希望有一个政治民主、政府清廉、办事公平、执法公正、反腐倡廉、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希望国家和政府满足人民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需要。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各级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切实了解当前人们的各种需求,深入了解当前人们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心理性需要是什么?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把人民的各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各项建设的动力和源泉。

  各种建设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以物质生产为核心是完全正确的。“以物为本”就是物质生产第一、产量第一、GDP第一、项目第一、招商第一等,然而,个别地区不考虑环境和资源成本,采用拼体力、拼环境、拼资源的方式来实现增长,这就形成了低消费、高消耗、恶环境、产能过剩等非科学的发展,从而造成投资率趋高、行政开支加大、公共福利短缺等不良现象。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也改善了,但贫富差距扩大,腐败问题凸显,食品不安全问题显现,民众对此不满。今后的发展,应该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人的幸福、安全、健康等为根本。多生产高质量、绿色、健康食品,多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多建宜于人居的生态环境,多建环保安全且能够使普通人买得起的住房,采取措施使城市没有霾;逐步扩大养老、医疗保险、教育保险范围,提高低保标准,使大多数人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加大力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以促进社会稳定;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满足人们对政治民主的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和公民道德等,建立国家共识,建立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新秩序;弘扬诚信、仁爱、友爱的品德,保障人的尊严与幸福;提升人的科学意识、理性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满足国内需要和国外需要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立足国内,也要走向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通过不断满足国内人民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也要通过满足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来实现。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1901年写过《中国史叙论》长文,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的时期,秦之前是“中国之中国”阶段,秦之后是“亚洲之中国”阶段。19世纪(1793年以后)是“世界之中国”阶段。梁启超还认为,复兴中华民族,并不是只考虑本国富强,而且还要给全人类带来幸福,他说,“一个人不是把自己的国家弄到富强便了,却是要叫自己国家有功于人类全体。不然,那国家便算白设了”,“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于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不尽这责任,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同时的人类,其实是对不起自己”。

  当代的中国是“世界之中国”,当代世界是开放、互动、包容的世界。构建合作共赢、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开放包容、物质丰富、文化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既是中国人民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需要。我们既要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也要满足世界各国人民的需求。我们不仅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而且还要帮助世界上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实现新时代的总目标,必须妥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与人民的物质需要平衡发展,社会建设与人民的社会性需要平衡发展,文化建设与人民的心理性需要平衡发展。既要满足人民高层次的物质性需要,也要满足人民高层次的社会性和心理性需要,只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三类需求,人们才会感到幸福美满,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国家才会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