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精神

微博是一个好东西

发稿时间:2013-07-22 00: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木然

  当微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人们很快发现,微博字数虽然少,最多140个字,现在尽管有长微博,但长微博也是微博,但能互动,有交流,能辩论,能交锋,能互相启蒙,能安慰情感。

  微博起步晚,发展快,与博客比起来,微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博客的发展速度。当然微博与博客各有长短,不可取代。博客能把事情说清说透,辩理性强,微博只能把核心观点表达清楚,如果想细辩其理,微博明显不如博客。

  微博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传统就是以小喻大,以物喻情,以观点带系统性思维,强调意境。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以强调道理为主,道理也是缺少逻辑的道理,其中的内容大都是片断化的,碎片化的,故事化的,情景化的,逻辑推论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欠缺。中国的微博兴盛,其重要原因就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传统和思维习惯。

  微博快捷方便。微博符合现代世俗化的快餐文化,思想的快餐消费也决定了微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一个世俗化的社会里,人们只需要核心观点,只求一句两句话就说得明白即可,不需要系统性的逻辑论证。微博恰恰符合了思想快餐、精神快餐的需求,这是微博发展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的主观原因。

  微博以年轻人为主体。如果说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的话,那么就可以说,谁掌握了中国的微博,就掌握了中国的青年,就掌握了中国的未来。这个方面,官方看得清,民间也看得明白,微博成了多元价值观交锋的战场,也成了争夺青年人的战场。

  微博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如一个孤单的原子,而每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又拒绝孤单。微博给每一个孤单的个人提供了一个交流消除孤单的平台,每一个人在网上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倾诉的对象,每一个人都可以以虚拟的方式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交流。

  微博满足了人是政治人的要求。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人们对政治有着本能的热情和冲动。在现实中,人的政治人属性难以得到尽情释放,甚至无法释放,谈论政治、议论政治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由于有限的微博自由,人们可以相对充分地谈论政治,甚至嘲笑政治,从而部分地满足了作为政治人的心理快感和心理需求。

  微博满足了人们的公民权利的诉求。尽管网络自由有限,言论自由有限,权力对一些言论自由进行压制,但有限的自由也是自由,有限的言论自由也是言论自由。通过言论自由,公民们获得了人之称为人的价值,获得了人之称为人的尊严。同时当公民权利受到公共权力伤害的时候,公民还可以通过微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要求,并以期获得网上公民的支持与鼓励。

  微博满足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道德诉求。在现实社会中,两极分化严重,公平正义受到严重破坏。两极分化打破了公平正义的底线,人们对权贵资本、对官员腐败缺少批评的场所,又由于在现实渠道中缺少公民参与的具体形式,而已经有具体参与渠道又不通畅,于是人们不得不挤上微博这一相对宽松的平台,表达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抗议社会的不公行为。

  微博满足了人们想渲泄的要求。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单位、对老板、对权力、对社会都有不满情绪、不良情绪,但处在现实中的关系中如果直接表达诉求,表达不满,其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社会成本巨大。在微博中,表达诉求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社会成本相对低廉,从而也吸引了一部分人上网,在网上渲泄其不满。从辩证的角度来说,人们的不满得到渲泄了,人际关系也就和谐了,人格也就健康了。换句话说,上网的多了,上街的就少了。

  微博满足了一些人想当英雄的渴望。每一个人都有当英雄的渴望,都想担当正义的英雄,但在现实中,这种英雄的渴望很难满足,甚至一些人是现实中的失意者,他们通过上网,发布惊人的言论、图片,吸取部分人的眼球,不经意间成为网络意见的领袖,成为网络中的英雄,获得英雄般的成就感。经常上微博的人都知道,一些人的微博签名都是行公平正义、行侠仗义等侠客英雄的名字,他们名字的背后大都粉丝少,听众少,转微博率低,但也确有个别草根微博人因此成为意见领袖的,这给那些没有成为意见领袖的草根人提供了榜样。

  微博满足了隐身人的要求。人既有理性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成分,人集理性与非理性于一身,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人都不是健全的人、完全的人。在现实中,一个健康人格的人,具有通过理性控制非理性的能力。但非理性也是人的组成部分,人的非理性冲动总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理性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巨大的冰山还在水面之下,即使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也很难完全彻底地控制人的非理性,非理性仍然是理性的隐身人。在微博中,由于很多人的微博名字是虚拟的,空间也是虚拟的,微博成了隐身人的庇护所,隐身人发布的非理性言论、骂战言论大行其道。网民经常看到的是,除了个别大V偶尔爆粗口外,骂战的大多数人都是隐身人,隐身人骂战已经成为微博的一种生态现象,也因此成就了隐身人的隐身愿望。

  微博满足了人们娱乐的要求。微博群体主要包括媒体、律师、公知、专家、学者、公民、草根。研究与观察表明,那些娱乐明星粉丝众多,点击率高,转发率高。每天进入腾讯微博都会显示排在前几名的都是名星。这表明,在一个世俗化的社会里,人们更愿意追求符合自己心愿的明星,通过名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娱乐需求。另外,谈论政治也充满了风险,人们在风险选择上必然会选择无风险或者风险小的内容来缓解现实中的精神压力,而选择名星,既满足了情感需要,又是零风险的选择。

  有人说,微博是造谣传谣的重要场所,这个事实必须得承认,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谣言是人的理性不及的产物。一个人可以在某一件事或某一领域的事上明确地判断出是谣言还是真相,但不可能在所有事所有领域都有这个本事。人性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人性是造谣和传谣的重要根源,所有人都有可能是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研究与观察表明,谣言分为有害的谣言和无害的谣言,善良的谣言和恶意的谣言,微博的好处就在于,无论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恶意的还是善意的谣言都会在微博的多样信息互动中减弱,直至消失。谣言生于微博,也止于微博。微博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具有自我粉碎谣言的功能和机制。

  有人说,网上言论之不知自律、混乱、缺乏良序而沮丧,国人还没太学会在公共空间就公共议题好好说话。这仍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过程,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理性到理性、从不知公共空间为何物到知道公共空间为何物的过程。另一方面,微博本身具有道德净化的机制,那些骂人的微博或者被别人拉黑,或者粉丝减少,或者受到其它网友的批评、谴责,从而使骂人者本人也自感惭愧,骂人者也不得不逐渐变得理性起来。结果就是,骂战逐渐让位于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好多人还因此成为好网友。

  有人说,微博侵害隐私、动辄人肉搜索,这是不好的现象。这些情况在前些年较多,这一两年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网民通过交流、通过政治知识价值的普及、通过法治思想的传播,他们已经逐渐区分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的界限,侵害私人领域、个人隐私的事件明显减少,并呈直线下降趋势。

  有人说,知识界人士对微博上民粹之兴盛有所忧虑。但这种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必要的。民粹也好,精英也好,知识界也好,在微博上都有平等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必然会导致价值多元化。不能因为精英而否定民粹,也不能因为民粹而否定精英。精英与民粹在微博上一直是互动的、竞争的,正因为互动和竞争,才有了共识,才有了规则共识。没有互动,哪来的共识?

  总之,微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发展规模也是惊人的,它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更是人们心理需求的产物。对于上微博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博是个好地方。微博不是权力应该干涉的领域,作为公共权力,不介入,不干涉,不限制是最佳的、明智的选择。公共权力只要落实宪法,维护网络自由、微博自由即可,否则就是违反了微博上显示出来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