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李实: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趋势及政策建议

发稿时间:2017-03-27 12:59:32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作者:李实

  世界经济正面临全球化逆潮的严峻挑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中产阶层的减少,是导致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兴起,进而形成全球化逆潮的重要原因。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既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又是坚定推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鉴于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于2017年3月27-2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中改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为主题的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8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邀请来自中国、挪威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智库、企业、政府官员等围绕经济全球化逆潮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发展的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中国改革论坛网进行全程直播: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

  2017年3月27日

  报告的背景题目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趋势及其相关政策建议,这是一份集体研究成果。

  今天向大家汇报的是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主要是谈几个问题:

  一是中等收入者的定义,我们讨论中等收入群体,首先要知道,按照一个什么样的定义界定这个群体,然后才可以进一步考虑这个群体规模的扩大以及规模的变化的相关问题。

  二是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及变化,主要是讲中国的经验,中国在过去十年当中,以及在未来10-15年当中,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会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在不断的扩大。

  三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国际比较,如果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界定以后,和国际上其他的国家做一个比较,包括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发达国家进行的比较,从比较结果中可以看到,中国中等收入的规模相对于发展来说是偏低的。

  四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观认同感及幸福感。当然,我们根据收入水平界定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时候,我们看看这个群体到底是怎么认同自己的收入定位的,他们的幸福感又是如何的。

  五是为了从政策的角度考虑,我们希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是通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不断的使他们进入到中等收入阶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看一下,低收入群体中有一部分有潜力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人群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最后是政策的讨论。

  一、中等收入者的定义

  如果大家看相关的文献,这样一个定义分为两大类:

  一是绝对标准。所谓绝对标准是设定了一个收入的上下限,比如说世行和亚行提出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来说,收入的下限是每人每天10美元,上限是每人每天100美元,如果你的收入水平在这个区间内就被定义为中等收入群体,当然,这是根据国际购买力评价振兴调整以后的区位。这样的一个标准,很大的程度上,收入发展、经济增长对这个群体的扩大起着绝对性的作用,当你的收入水平不断的提高的时候,也就是说进入到这个区间的人群不断的增加,比重就会不断的增加。但是,没有办法反映收入分布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收入差距过大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会影响到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

  二是相对标准。相对标准是根据收入分配的角度定义中等收入,也就是说,按照一个相对的,比如说相对中值收入的200%、300%这样的区间定义中等收入群体,这样一个相对的标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收入分配的影响,但是不太能够反映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的影响。所以,这两个标准对不同的国家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同样的对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要考虑到收入增长的问题,同时要考虑到不断的改善收入分配的问题。如果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最好能够把这两个标准都结合起来。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一份研究能够把这两个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所以,我们的课题组提出了另外一个标准,我们是从全球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如何界定的。这样考虑到,按照全球的经济水平和收入分布界定一个国家中等收入群体标准的上下限,我们选择了230多个国家,根据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进行排序,然后找出中值收入的国家,按照这样一个中值收入分别决定上限和下限,上限是中值收入的300%,下限是中值收入的66.6%,我们这样选择,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收入在不断的上升。另外,中国的收入增长一定要放在全球的背景下考虑,如果中国收入增长超过了全球的水平,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众规模不断的扩大,如果低于这样的水平,中国的中等收入规模就会不断的缩小。这个规模来说,这是在全球的背景下考虑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问题。按照这样的定义,我们分别计算了2002年、2007、2017年三个年度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上限和下限,我们选择这三个年份是因为我们有这三个年份的初步调查数据,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数据可以做很多的模拟性的分析和对未来趋势的推断。根据我们的测算,也就是说,在2002年的时候,中等收入群体的下限大概是每天78块钱人民币,每人每天38元人民币,到了2013年下限上升了一倍,因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下限2002年大概是172元人民币,到了2013年上升了一倍,达到了345块钱人民币,同样的,我们可以算出上下限人均年收入。根据这样的收入区间,我们进一步测算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多大?

  二、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及变化

  我们测算出中国中等收入规模及变化趋势,按照绝对标准得到的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同样的,对于2016年和2020年做了进一步的推段,如果按照绝对的标准来看,中国在2013年的时候,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经超过了55%,2016年达到66%,2020年超过73%,这段时间经济增长很快,经济增长很快的情况下,如果按照绝对标准很容易看到这样一个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按照这样的标准,中国早是一个中等收入群体成为主导性的一个社会。刚才我提到了,像这样一个标准还没有考虑到收入分配,一定程度上可能在收入不断的扩大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按照全球的标准考虑这个标准的制定问题。

  按照国际中等收入的66%和300%的区间界定中国收入群体的规模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做了一个测算,2020年的时候,这个比重很低,全国下来不到5%,当时我们的人均收入比世界的平均水平低很多,但是,再后来的几年当中,这样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不断的上升,到2007年达到14%,2013年达到24%,2016年大概是32%。同样的,我们算了城市和农村的,从城市和农村的可以看出来,在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是非常低的,不到10%,在城市超过了57%。这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未来几年当中,2016年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趋势?我们同样也做了测算,假定收入分布是不变的,假定未来几年中,居民的收入增长是在6.5%的水平上,也就是说按现有的经济增长水平能够持续下去。到2020年,我们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以达到43%,到2025年可以超过5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实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过半的目标,可能需要大概10年的时间。当然了,到2030年会达到60%。大家也知道,这里有几个假定在里面,也就是我们要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同样的要不断的改进我们的收入差距,这样我们会在2030年的时候实现60%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这当中,农村的比例还是远远的低于城市的比例,因为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估计在10年以内还很难得到解决。

  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从地区的层面来看,它是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和一个地区的收入水平相关,和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比例相关,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越大,人均收入越高的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也越大,城镇化水平也高的地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也就越大。我们做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我们使用了国际上的一些数据,同样的利用我们的切实数据,选择了三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选择了三个中等收入偏上的国家俄罗斯、南非和巴西,一个中等收入偏下的国家印度比较,从比较来看,和几个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高于印度,但是,要低于巴西,高于南非低于俄罗斯。应该说,南非的人均GDP超过了中国,但是南非的收入差距远远的大于中国,既使南非的收入水平超过了中国,但是人均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还是小于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在解决一个国家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严重偏低的,这是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比如说,美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达到59%,英国达到74%,德国达到69%,相对于中国20%左右的水平要高出很多。

  四、中等收入者的主观认同感和幸福感

  我们利用北大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数据分析中等收入群体对自己的收入定位是否有这样的认同,另外对他们的幸福感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分析。那套数据提供这方面比较详细的信息。可以看出,当问到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根据实际收入界定出来的群体,问他自己你认为你的收入地位是属于低的还是中等的还是高的?我们原来想象,他们绝大部分的人会回答我们是中等的,因为他们是一个中等收入群体,按照客观的标准。但是,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大概只有50%左右的人认为他们的收入水平在社会当中属于中等,当然也有很少比例的人认为是高等的,是高水平的。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的收入水平是中下水平。他们不认同他们的收入是一个中等收入水平。所以,相对于2014年这样的认同感稍微有点增加,但是认同感的比例还是很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客观收入我们划为中等收入群体,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很强的认同感。这方面影响的原因很多,需要做更详细的分析。

  再就是幸福感,应该说幸福感还不错,根据幸福感,1是最不幸福,5是最幸福。根据幸福感的程度对样本进行分布,可以看到,大概超过了80%的人认为他们幸福、很幸福,2014年的比例比2010年有所增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应该是比较高的。这也说明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群体本身对收入增长以及现有的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

  五、低收入群体的规模及变化

  刚才我提到了,如果我们想使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个群体在将来不断的扩大人群主要来自哪里?,我认为主要是来自低收入人群。按照我们这样一个标准划分,低收入人群是怎么界定的,是在贫困线以上,在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下限之间的群体。看看这个群体的规模变化。也就是说,到2020年的时候,这样一个群体大概还有53%,到了2030年,可以下降到29%。低收入群体也是在不断减少的,为什么?因为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的扩大。这是一个变化趋势,从结构上来看,根据中等收入的下限,在这样一个下限内,比如说低于19%的人群,低于80%的人群,低于50%的人群,看看这些人群有什么特点,我们分别看了这些人群的特点,在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低于50%的人群,在低收入限和中等收入下限之间的中间人群(偏上的人群),他们大概在2013年的时候,所占的比例大概是40%。也就是说,大概70%左右的人群中有40%靠近中等收入下限的人群。所以,对这样的一个人群我们认为是最有潜力成为中等收入者。所以,我们特别关照了这样的人群,这样的人群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农村,75%是来自于农村。另外,在西部和中部所占的比重要多一些,也就是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会成为主要的区域体。同样的,在一般的城市,而不是大中城市,这个群体会更多一些。看看他们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基本上都是初中以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关注这样的人群,我们的政策要对这样的人群有特殊的作用。

  所以,这就是我们提到的几个方面的政策。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四大政策是最为重要的,一是促进收入增长,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保持收入增长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样的话才能保持中等收入群体不断的扩大。再就是缩小收入差距。第三,让有潜力的低收入人群尽快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刚才我讲了,40%的人群是我们政策作用的重点人群。第四,稳定中等收入群体。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群体的收入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有可能在中等收入的行列里待了两年以后,可能就会掉入到低收入人群,所以,要有相关的政策保证他们的收入稳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为什么重要,我们分别做了一些模拟,在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情况下,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趋势。我们假定了6%,如果是5%呢?如果是5%,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刚刚达到50%,2030年达到57%,要6.5%的增长率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小。如果经济增长达到3%的话,203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也不会超过5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增长是重要的。所以,前面提到为什么要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这样的原因。

  具体的一些政策我在这里读一下,第一,三大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人力资本提升战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二是企业创新战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是新型城镇化战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三大战略都是针对那40%的人群提出的。第二,扩大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迟院长也提了很多的政策,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政策是,一是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怎么加快低收入人群,特别是那40%的人群低收入的增长,要使他们的收入增长超过整个社会的平均收入增长水平。二是农民工,农民工是将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来源,而农民工市民化是其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器。三是稳定就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提高财产性收入。五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力度。

  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