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发展社会学的“转型”视角

发稿时间:2017-08-25 15:19: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记者 李玉 查建国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相对应的发展社会学在学科内涵、理论模式、研究范式和核心主题等方面都需要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实践。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发展学院院长文军认为,社会学者需要将“转型发展”纳入到发展社会学研究范畴,立足中国社会实践构建“转型社会学”,促进发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新变革。

  努力回应当今社会发展进程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敏认为,当今世界处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新一轮变动周期,这就要求社会学理论研究者透过喧嚣的表象,探察深层的原因,对这个时期独有的全球社会发展问题给予深入思考和探究。需要对跨界治理、跨国治理、全球社会治理进行新的探索。

  因此,发展社会学在社会学学科体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看来,中国发展社会学研究应当致力于探索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道路。中国社会学者应当围绕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发展道路等领域逐步展开研究,并在微观中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继续推进。

  文军认为,伴随着发展实践情境的改变,发展社会学学科也在进行自我调适并朝多元化的方向努力,但西方中心主义传统仍然对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造成影响,发展社会学体系之下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现代性”和“现代性的他者”的关系很难被彻底打破。只有将“社会转型”从传统的发展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剥离出来,促进发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新变革,非西方国家“他者的现代性”问题才能真正受到重视。

  促进发展社会学研究范式变革

  发展是一个学术的议题,也是一个政策的议题。武汉大学中国减贫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向德平认为,传统发展观往往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愿望落空,而导致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社会和政治难题。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认为,发展社会学的内涵应该丰富,其中重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曲线。发展社会学迫切需要提出一套超越发展经济学的地区发展指标,从而能够对一个地域的发展给出判断。

  “转型发展”及其新的研究范式的构建,可以打破传统发展社会学对发展研究的宰制。文军表示,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发展社会学,在探讨非西方国家的发展问题时,习惯于用西方的理论图式来进行解释。当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中国的转型发展理论,需要以一种更为平行的视角来看待社会转型。转型视角不仅对于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学建设具有特殊价值,而且是中国社会学与西方主流社会学对话的一个有效视角。

  积极尝试转型社会学研究

  当全球化带来的深刻社会变迁席卷世界,“转型”已成为不同国家共同面临的时代主题,也是不同国家学者共同聚焦的学术热点。然而,当前的社会转型研究大多是置于以西方现代性作为解释模版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框架下进行的,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转型社会学研究范式和学科体系。因此文军认为,从转型视角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变迁,对重建发展社会学,进而构建中国特色转型社会学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发展社会学研究而言,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先于社会发展理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理论滞后于实践的局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建华表示,当前发展社会学理论集中面临三大困境:发展社会学认识论基石的困境、现代化理论二元两分范式的困境以及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困境。他呼唤构建更具本土解释力的发展社会学,实现社会发展的理论自觉。

  “就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而言,立足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转型社会学研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文军认为,全球化所带来的剧烈社会变迁以及转型国家的快速兴起,让发展社会学陷入危机的同时,也为转型社会学从发展社会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范式提供可能。中国社会作为“转型社会”的特殊样本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转型社会学的构建,就是要以“转型”这一既契合时代主题又凝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独特发展实践的特殊视角,探索和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