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党建设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发稿时间:2017-11-02 14:44:21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张占斌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彰显了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

  正确认识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就必须搞清楚我国的基本国情,搞清楚新时代国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前,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解决了十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对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重大判断,说明党中央领导人民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已经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接着出现。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地认识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不发展,一切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按照“三步走”战略部署,聚精会神搞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极不平凡的发展之中,习近平同志仍然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从我国发展条件来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安排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物质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力快速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科技竞争力有了历史性的提升。三是市场空间广阔。我国人口众多,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正在不断拓展市场新空间。不利条件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如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哪些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来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不平衡问题,主要包括经济不平衡、社会不平衡、制度不平衡等重要领域。其中经济不平衡主要包括产业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和动力不平衡等。产业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一些产业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些产业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区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大的板块上,如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发展缺乏有效连接的战略通道。区域不平衡还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的差距。解决城乡差距,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动力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差异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必须实施发展动力的转换,由传统的要素与投资驱动转到创新驱动轨道上来,这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不充分问题,主要包括公平不充分、正义不充分、安全不充分、环境不充分等方面。其中公平不充分主要包括共享发展不充分、公平分配不充分、司法公正不充分、公共服务不充分等。共享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能充分享有应有的权利,从而使得权利不平等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的权利不平等加剧了机会上的不平等,收入、财产等方面的贫富差距加剧了结果上的不平等。公平分配不充分主要表现在,按城乡身份分配、按体制内体制外分配等。另外,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用这样的政策取向来发展经济和处理社会关系,将难以实现公平分配。司法公正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徇私枉法、办案不廉等方面。公共服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等公共服务在城乡与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在于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体到经济领域,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经济发展新常态确定了发展语境,新发展理念提供了指导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从而形成了一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框架。

  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多方面的,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把握、发展新理念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变化,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基本清晰转向基本定型。经济发展进入的新常态,既不是一种中短周期波动表现,也不是任何已知的经济长周期现象,而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过程的一个新阶段。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有关,经济发展新常态使我国经济将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新常态决定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诸多方面。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揭示了中国经济当前问题的原因、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而是一场系统的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实践。

  提出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这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研判的理由所在。

  参考文献

  ①《“新时代”从哪里来?》,新华网,2017年10月23日。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一级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