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文章

黄汉权: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稿时间:2019-07-17 16:37:32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19年7月13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中共徐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推动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暨‘徐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本文为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主题演讲整理,未经作者审核。


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汉权 

  我今天讲三方面的内容:1、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局;2、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的误区;3、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局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这是大家常讲的资源诅咒陷阱。怎么破解这个困局?答案是构建多元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打破过去资源独大的格局,推动产业升级,推进多个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建立内在竞争充分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调研发现,资源型城市升级面临四缺、一不活等多种问题。四缺是缺人才、缺科技、缺资金、缺产业配套。一不活是产业体制机制不够灵活。

  首先从科技和人才方面看。一般资源型城市以往注重于通过资源来发展产业,特别包括区位上的劣势、科技创新平台不多、高科技企业不足。同时,掌握这种核心技术的中高端人才也是缺乏的。从资产来说,一般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多是重资产、设备老化、引入资金不足。在新时期,外部资金不去,自己内部的资金往外流。过去产业往往集中在上游,中下游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结构单一,价值链多属于低端,粗放型发展比较多。以前靠资源活得都挺好,不注重向高精尖产业或产业下游发展。机制方面我们讲过去很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或者说偏重政府的驱动,所以体制机制没有像沿海地区灵活。

  比如,我们分析南北方现在的发展差异来看,我们国家资源型城市分布比较多的是北方、三北,还有西部地区。2002年之前,南北方的发展速度基本上差不多,增长速度差不多,但到2012年以后南北方速度发展差距口子越来越大了,2012年以后南方和北方占全国GDP的比重差越来越大了。南方2012年占全国GDP大概是56%,到2018年上升到62%,每年增长将近0.8个百分点。差距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差异,北方资源型为主、重化工为主,从劳动密集型、消费品、服务业,创新能力、人力资源、高技术企业、体制机制几个要素角度来讲,都能够理解南方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背景。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的误区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现在有四个误区:一是喜新厌旧,片面追求发展新兴产业。很多资源型城市把传统的产业与企业视为鸡肋,认为没有发展前景了。

  二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效果。事实是,发展一个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升级,两三年、三五年就想有成效,这比较难。我认为,培育或者形成一个新产业往往需要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是越俎代庖,替企业做主决策。一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靠企业,只有企业自己有积极性,这种转型才可持续,才有生命力。

  四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有的东西接了互联网,有了几台电脑,弄了几个大学生,好像这个产业就变成了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实际上它里面的内容好多并没有变。

  传统产业其实经过改造升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个例子,佛山的家具行业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个性化定制,解决了个性化需求和批量化生产的矛盾,把成本降下来了,市场前景很好。别的地区的家具企业是个位数增长,甚至不增长,佛山的家具行业却是百分之五六十的速度在增长。所以传统产业升级还是有空间的,不能大家都去弄新新兴产业,这是片面的。

  第二个例子是发展型产业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比如,株洲原来也是重化工业比较多,化工企业造成了湘江污染。2003年时株洲开始探索产业转型,转向发展科创、文旅等产业,搬迁了很多企业,也经历了转型的痛苦。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已经打造形成了“一股三城”,建设成中国动力股,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的崛起来替换过去的重化工产业。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有什么方向?我们判断,中国经济已经走过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正在进入到深度工业化时期。我们产业结构从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向技术创新密集型转变。过去我们说工业化是浅层次的,因为我们是规模、量,现在我们要深度的工业化。

  产业发展有五个趋势:一是向“质、优”去转,这是大的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可能会稳下来,过去一直是降的。

  第三个趋势是服务业占比提升的势头应该会趋缓。过去服务业快速发展因为金融和房地产发展太快,把服务业带起来。现在金融去杠杆,房地产是房住不炒,将来也会稳。整个国家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还没有建设成为制造强国,所以我们必须把制造业稳下来,让它的比重进一步下降。这是第三个趋势。

  第四个趋势是重化工时代接近尾声,制造业行业分化在加剧。煤炭、水泥、钢铁、有色这些重化工业的需求增速在下降,机械行业也在下降。汽车、电子信息、房地产这些投资品行业在分化。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增值潜力得到快速释放,后小康社会居民社会由低端向中高端,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转型。我们看到,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相关的消费升级的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五个趋势是我国的生产型服务业在补短板和走出去过程当中得到快速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一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制约,以前被外国企业控制,现在我们两业融合,加快走出去。

  产业升级方向有六方面。第一是高端化,进口替代。过去的高端产品、复杂产品我们造不了,现在美国不卖给你了。我们制造业必须要能够制造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各种装备设备等复杂产品、精密产品。

  第二是智能化,智能制造。

  第三是融合化。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

  第四是绿色化,推进绿色制造。

  第五是品牌化。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流线化生产把我们品牌做起来。

  第六是全球化,走出去进行国际合作。

  产业升级路径有四方面。第一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培育面向未来的新产业,特别是资源型城市要更加重视新产业的培育。

  第二是改造提升我们传统优势产业,推动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第三是发扬工匠精神,做优产品,做强质量,做响品牌。

  第四是鼓励跨界融合发展,打造1+1大于2的赋能增值效应。

  我解释一下各个路径的具体内容。第一个路径是关于产业培育。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快速推进中。现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都在突破,都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应用场景。比如现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领域都会产生新的产业,就看谁能够抓住。不是所有人都去搞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但是你总得找到某个你特长的领域切进去。世界经济在弱增长中重塑新动能,科技、场景、产业三大变革是同步交互、链群传导,数字化时代新技术的应用步伐更快。电脑普及用了16年,手机普及用了13年,互联网普及用了7年,下一步人工智能普及可能也就是五六年。变更迭代步伐速度越来越快,需要我们好好把握抓住。中国是强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在新技术应用监管方面还比较宽松。

  我们讲产业无中生有。比如,贵阳培育新产业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第二个是产业改造提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老产业焕发新活力,也有很多空间和文章可做,因为毕竟任何一个时代传统产业都是主导的产业。每个时代吃穿用住行都要靠这些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要用新的技术,特别是数字化的技术,智能化的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才能让老的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这里头我们有一个好的案例。佛山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去年GDP接近一万亿,人口700多万人口,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佛山的制造业很强,制造业总产值超过万亿,主导产业就是家电、陶瓷、家具、铝材加工、照明等。2015年佛山成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后,以三位一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搞质量第一、标准引领、品牌带动,高质量发展做得很不错。

  第三个路径是弘扬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做优产品质量和品牌。这里头可以学德国、日本、瑞士,在自己领域做行业的细分冠军,把这个东西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肯定有市场。

  第四个路径是跨界融合发展。现在产业也好,农业、工业、服务业各方面界限越来越模糊,不能分割很清楚,只要通过跨界融合,让这种要素、技术、人才、资金能够互相流动就能形成1+1大于2的赋能增值。这里头就是两化融合、两业融合、数字技术制造技术的融合、线上线下的融合、农村里面三产的融合等等,这种融合都会给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好更高的效益。只要能够按照这几个方向和路径至少我们产业转型升级会在保持耐心定力情况下,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肯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谢谢。

  (整理:《改革内参》记者孙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