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立法工作与时俱进

发稿时间:2018-11-20 15:36:3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比学

  今年10月,北京海淀区汪海燕女士的工资单上出现了让她欣喜的变化。“9月工资单上显示代扣税是2722元,10月只扣了1312元,减少了一半多。”汪女士满满的获得感都写在了脸上。

  按照新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今年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立法为百姓获得改革红利提供了保障。

  改革开放40年,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和完善的40年,是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更加紧密衔接、持续为改革开放提供法治动力的40年,是立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深入推进的40年。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方针政策和改革部署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立法思路从“先改革,后立法”逐步转向“边改革,边立法”,确保立法进程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立法工作主动适应改革需要,通过打包修改、授权试点等形式,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确保立出来的法站得住、行得通、真管用。40年来,立法理念从“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转为“以提高立法质量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设定法律规范,同时注重各领域均衡发展。加快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领域的立法进度,为保卫国家安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最严格最严密的生态环保制度提供坚实法制保障。

  立法过程从有限开放转向公开透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绝大多数法律草案只是有限公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热情高涨。目前,已经形成了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立法后评估以及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等一系列开门立法制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法律案通过前评估等措施都表明了立法越来越公开透明。

  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为改革开放提供法治动力。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反映鲜明时代特征、体现坚定民意基础的立法工作,在引领、推动、规范、保障改革开放方面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