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区

河南遭遇天气与土地双重挑战:中原“粮仓”减产?

发稿时间:2013-06-14 00:00:00  

     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其粮食产量占中国总量的1/10,其中小麦产量更是占全国总量的1/4。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习惯了和麦穗子打交道,不过这样的生活状况正在改变。

 

  在河南省荥阳市豫龙镇的西张砦村,今年小麦的减产厉害。2011年,对位于郑州市城乡接合部的西张砦村来说,是个好年景。当年小麦亩产高达1050斤,全村一共收了189万斤小麦。

  但2012年后,该村的耕地被大规模征收。耕种小麦的面积只有1200亩,村民们为向土地要收益,不得不在麦地里种植果树,然后在果树的行间种小麦。

  按照村民侯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的说法,今年在果树行间套种的小麦,亩产仅有400斤。

  对于侯帅这样的村民来说,他们知道小麦减产意味着收入要降低。但是他并不知道小麦减产也会影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的收益。

  小麦亩均获益不到300元

  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其粮食产量占中国总量的1/10,其中小麦产量更是占全国总量的1/4。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习惯了和麦穗子打交道,不过这样的生活状况正在改变。

  和时代周报记者聊完,孟晓东又继续收割他的麦子,割完麦子,又回到郑州继续在工地上工作。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进城打工,他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工。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加之种粮收益太低,大部分农民不得不离家进城打工赚钱。

  孟晓东的家在距离郑州不到400里地的河南省睢县蓼堤镇蓼北村,较短的距离方便他能在3个小时内回到家,也是他边打工边种地的原因。

  相比一些远赴江浙或南下深圳打工的同乡,在河南本省打工就占有地利优势,至少能顾得上家里的农活。

  河南省人力资源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作为全国人口和劳动力大省的河南,继2011年首次出现省内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人数超过省外输出后,2012年这一差额由78万扩大到了332万。

  在2012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已达257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安置1451万人,省外输出1119万人(包括境外就业7万人)。

  睢县地处河南省的商丘、开封和周口三地交界处,这里一直是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

  孟晓东家一共种了4.5亩地,他购买的种子每公斤3-6元不等,平均每亩地的成本价在40元钱。

  在这几年,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人民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各种农资产品正在水涨船高。

  种地需要投入成本。孟晓东种地的机耕每亩地是60元,底肥每亩地需要100元,追肥每亩地再要60元。

  其间还要给麦子浇水,一般至少浇两次,每次的电费是每亩地20元。加之打药的成本每亩地需要20元,每亩地要超过320元。

  来自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的数据显示,2012年种植每亩小麦的生产成本为539.4元,比上年增长6.6%。

  但孟晓东还是认为种地成本太高,尤其是今年小麦的产量对他打击很大,他家的地平均每亩只产小麦350-400公斤。

  今年小麦产量创下了15年以来的新低,按照孟晓东家小麦往年每亩能产500公斤左右计算,今年减产近两成。

  按照今年小麦收购价格每公斤2.20元算,小麦毛收入800元左右一亩,除去种地投入能收入400多元,加上国家种粮补贴每亩地80元左右,最多也就500元多一点。

  省官方的平均值,因为这没有把人工成本算进去。如果人工也算钱,他种小麦每亩地的收益连300元都不到。

  气候异常致部分产区减产

  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郭天财教授的单位是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小麦栽培方向学术带头人。

  今年60岁的郭天财一直从事小麦的研究工作,他还有几个公开的身份就是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小麦专家组组长。

  在郭天财看来,小麦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尤其是夏粮能否丰收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的形式。

  但不幸的是,今年的小麦受气候异常影响很大,由于去年冬季大范围持续降温,小麦不得不提前过冬。

  郭天财表示,当时正好是小麦冬前分叶,持续降温对小麦很不利,尤其分叶时受冻对小麦的长势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对晚播的小麦,影响就更大了。

  今年开春后,中国小麦主产区的气候更是复杂多变。以河南为例,在今年3月初温度陡然增高,而后又迅速降低。

  从3月份开始的降温,连续发生几次,也就是所谓的倒春寒。郭天财称,这严重影响了小麦的麦穗和籽粒的生长。

  加之后来的长时间干旱,对小麦的生长也很不利。尤其是没有水浇条件的麦地,影响会更大。

  就在5月12日,河南省的郑州、许昌等地发布干热风红色预警信号,提醒相关部门和农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干热风天气对小麦后期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按照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余卫东的说法,干热风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只有及时浇水,才可以避免减产。

  前门走了干热风,后门又来了大雨,还是有害。在5月26日的那次大雨,正值整个黄淮地区的小麦灌浆,对小麦也很不利。气象资料显示,是次大雨降雨范围广,在河南的普遍降雨高达70-270mm。

  郭天财称这种雨为送病雨。尽管今年风不调雨不顺,但截止到6月9日,河南已经收割了近90%的小麦。

  对于农民们抱怨小麦减产的原因,郭天财表示,周口、商丘、开封的小麦减产,和今年的倒春寒有关,而荥阳和洛阳的麦地多为旱地,若当时未及时浇水肯定要减产。

  但郭天财对河南省今年小麦整体的形势表示乐观,尽管风不调雨不顺,但他仍然看好今年小麦产量继续增加。

  根据郭天财的调研,河南省小麦产区今年的旱地确实有不同程度减产,但水浇地的小麦产量比去年略微提高。后者让他认为今年河南小麦增产没有多大悬念。

  小麦的产量关键要看3个指标,包括成穗数、穗粒数和粒重。郭天财表示,今年河南水浇地小麦的成穗数比去年增加,穗粒数比去年略微减少,但粒重要比去年有所提高。

  收益低影响粮食生产

  和天气相比,影响粮食产量更大的还是经济因素,特别是收入问题。“农民种粮收益普遍偏低,因为农业本身就是效益低的产业,但种植粮食收益最低的还是种植小麦。”郭天财说。

  如果从河南当地的情况看,种1亩地的小麦收益才200多元,生长周期长达8个月。种1亩小麦收入只有200多元钱,很多人打一天工都能赚200元。

  郭天财表示,对于种粮大省的农民和那些种粮大户,必须要让种粮有钱赚,让种粮有利可图才行,否则就很难持续下去。

  很多农民不知道该种什么品种的麦子,也不知道如何施肥和打药,这是郭天财在调研中最常见的问题。

  用郭天财的话说,一个麦穗少1粒小麦,那就意味着1亩地要减产20多斤。全国有多少麦地?如果每个麦穗都少结一粒小麦,这要减产多少?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可供种植粮食的土地越来越少。尽管各地保持了占补平衡的原则,但补上来的土地其产能显然大打折扣。

  郭天财担心土地减少会带来粮食产量降低,因为有不少产量很高的耕地都被高速公路和楼房占据。

  尽管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河南省多位小麦收购交易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河南的小麦减产已成定局。

  因为今年小麦收购的数量跟往年相比,确实出现下滑迹象。小麦收购交易商们表示,这已经影响到他们今年的交易业绩了。

  业内人士称,至于全国的小麦产量,也不一定乐观。因为气候影响不仅仅影响河南省,其他小麦主产区也不能幸免。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出席4月8日的亚洲博鳌论坛上称,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未来将立足国内,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并力争今年实现第十个丰收年。

  农业部此前曾称,国内农产品价格今年总体将趋涨,受成本上涨和输入性通胀等影响,粮食产量“十连增”有压力有难度,不过粮食安全有保障。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也称,今年确定的目标是粮食产量要达到10,500亿斤,而去年粮食的总产量达到11,791亿斤。“九连增”后现在谷物(水稻、小麦、玉米)的自给率保持在98%左右,粮食安全有保障。

  一旦小麦减产,尽管对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尚未构成很大威胁,但势必要影响中储粮的收益。

  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储粮每年依靠储备粮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粮食产量下降,储备粮即便敞开来收,其数量也不会与往年持平。

  这将直接影响中储粮的收益,因为中储粮获得政策利好的空间被大打折扣。该分析师还表示,但这不会对庞大的中储粮影响太大。

  官方数字显示,中储粮在2012年收购了2000余万吨的小麦,占到全国商品小麦的三成左右。

  在2012年,中储粮全系统粮食订单面积有1700万亩,发展一线收购网点4000多个。不少面粉厂的原料不得不仰仗中储粮的小麦拍卖,中储粮曾经垄断了中国小麦60%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