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粮食进口仍创纪录 专家称或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发稿时间:2012-07-25 00:00:00

  就在农业部宣布夏粮九连增之际,我国粮食进口也出现创纪录的增长。

  7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月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增长主要来自于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大幅进口,其中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

  “一方面夏粮九连增,另一方面粮食进口破纪录,这背后的逻辑有些让人看不懂。”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值得担忧的是,进口粮食大增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会进一步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形成我国粮食对外依赖的恶性循环。

  三大主粮全部实现净进口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称,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比去年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九连丰”、“九连增”。

  而在另一方面,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口的粮食中,大豆进口2905万吨,同比增长22.5%;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小麦进口219.35万吨,同比增长294.9%;大麦进口150.94万吨,同比增长62.3%;稻谷和大米118.67万吨,同比增长226.9%。

  2011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达5264万吨,而按照目前的进口增幅,今年全年大豆进口量有可能逼近6000万吨大关。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的负面影响早已凸显,随着玉米和小麦进口的大幅增加,也存在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玉米、稻米和小麦三大主粮全部实现净进口,而且进口均出现大幅增长,增幅均超过200%,其中玉米进口更是增长了65倍。

  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孙光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玉米大量进口主要是因为受天气影响,霉变玉米的数量增多,导致国内玉米品质略差;另外,国内玉米价格高于进口玉米,导致饲料厂进口增多。

  据介绍,我国进口玉米签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国有企业购粮,比例占六成,由中粮粮油统一对外签约;一种是各民营企业自行签约,比重约为四成。孙光梅认为今年民企进口玉米较以往增加较多。不过她认为,适度进口部分粮食并不完全是坏事,“没必要过度反应。”

  自6月中下旬以来,美国中西部粮食产区遭遇高温、干旱的天气,美国农业部由此下调了相关作物的产量,玉米、大豆等作物价格持续上涨,并突破了2008年7月创造的历史高点。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下半年我国粮食进口会因此减少一点,且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策略也会适度调整。“在国际粮价较高的时候停止进口,适当增加出口可以为全球粮价的稳定做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国内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或进一步影响粮食自给率

  尽管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达到创纪录的12995万吨,但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4085万吨的总量仍显得偏高,即便跟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相比,上半年进口量也相当于占到7.2%。即使下半年我国停止进口小麦、玉米和水稻,但由于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硬性的进口任务决定了下半年至少还需进口2000万吨以上才能弥补缺口。这样一来,今年粮食进口占总产量比例超10%之势已比较明朗。

  我国粮食产量在连年增长的情况下,为何出现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面,这让人费解。

  “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强调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2009年11月,我国颁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其主要规划目标是,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亿吨。而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就达到5.7亿吨,产量目标提前9年实现,粮食生产似已无忧。

  但在今年3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2011年全国进口的粮食超过1200亿斤,核算下来,事实上我国现在粮食的自给率总体水平不足90%,粮食安全不容乐观。

  李昌平认为,我国粮食实际上没有缺口,产量在9000亿斤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有10000亿斤就不需要进口,现在我们粮食产量已经超过10000亿斤。而随着粮食进口的加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粮食面积种植有可能下降,这反过来会进一步加大进口,最后可能导致类似大豆及其产业链被控制的不利局面。“上半年粮食大量进口非常值得警惕,我国需要鼓励自己的农业生产,避免重蹈大豆的覆辙。”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