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李桂芳:央企走出去不应光重数量

发稿时间:2011-11-01 00:00:00

  在政策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中国企业以海外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提高。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企业更是抓住抄底的机会,纷纷出手海外并购。2005~2010年,中国通过兼并、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金额年均增速为74.04%,交易金额占直接投资总流量的比例在波动中上升,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8年更是达到了峰值54%。

  在中国海外并购热潮中,中央企业是其中的绝对主力。早在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这一方向后,众多中央企业就纷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并积极通过海外并购谋求境外扩张的机会。

  2009年,中央企业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资源类行业,其中石油天然气勘探、电力、煤炭、贵金属与矿石是中央企业出手的主要方向,交易金额占当年中国总并购交易额的80%左右。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2010年,中国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为238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3%,收购领域主要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

  2010年上半年中国十大矿业海外并购交易中,中央企业占据6席。而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油气业海外并购交易主体全部为中央企业。主要项目除中国石化(通过香港公司)71.39亿美元收购雷普索尔公司巴西公司40%股权、中国石油联合壳牌能源公司23.7亿美元共同收购澳大利亚Arrow能源有限公司外,还包括中化集团以30.7亿美元的价格从Statoil公司收购巴西海岸附近Peregrino油田40%的权益、国家电网公司9.89亿美元收购巴西7家输电公司及输电资产30年经营特许权项目等。可以说,“能源和矿产”加上“国企”,就是近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两个最主要注脚。

  中国对外并购投资的火热程度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获取海外的自然资源、提高市场定位、政府扶持等。中央企业能够成为海外并购的主力军与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广大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密不可分,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有银行的积极配合也是重要因素。中央企业的海外收购主流,基本是由国家信用领衔的有组织行为,是中国积极参加世界资源版图重新划分的一次集体行动。从收购的企业来看,中央企业到海外收购的主要是国内急需的自然资源,如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等。

  在考察中央企业海外并购的时候,不应光注重数量,还应注重质量。中央企业并购事件数字的增加不能掩饰其背后存在的问题。由于并购资金有国家保障,一些中央企业在对外扩张时更多考虑的是成功与否,而并非并购后的盈利与运营情况,在应对风险能力方面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投机性并购的情况也有发生。中航油、中信泰富海外巨亏,中铝公司收购力拓失败、中国铁建沙特项目都是教训。“花了大价钱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是人们不愿看到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本文摘自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央企业发展系列报告2011》之《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报告》)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