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樊纲:企业融资难源自企业不理性

发稿时间:2011-07-17 00:00:00

  珠三角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跟全国各地的情况有高度相似性,根本的问题在于,地方政府与企业家们误读了“十二五”规划经济结构调整的含义,放弃了原有的基础制造业,转而去追求所谓高精尖的产业,最终导致竞争力的失败。

  实际上,经济结构调整,不是结构转型,而是结构扩展,是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强品牌,做强技术的过程。

  结构调整首先要考虑要素结构

  我认为,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不等于结构马上就要发生调整,同时,一个经济体的结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由这个经济体各种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所决定的。

  所以,当我们70%的劳动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体制上、制度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还没有打开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看别人在做高新产业,自己也马上就去做高新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学界开始讨论,中国是不是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你的工资一下子高了,低端产品竞争不过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而你又没有能力和要素积累,包括教育的发展、体制的改革等,能够支撑你去做高端产业。

  为什么要调整劳动收入结构,调整地区差距,建设基础设施,本质上都是为了使我们一些产业可以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特别是中部成本相对比较便宜的地区,那个地方还继续有竞争力。从理论上来看,经济结构调整的前提,是要素结构的调整。

  中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的第一阶段,还有30%多的农民没有转移出来(一个国家要剩余10%左右的农民,才算完成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同时工业化过程中转移出来的70%的农民,能当的就是生产皮鞋袜子的工人,而不是电脑工程师、金融操盘手。但与此同时,中国十三四亿人的庞大消费,也注定了皮鞋和袜子拥有广阔的市场。这是我们当前的要素结构。从这一结构出发,就可以看出唱衰制造业,唱衰中低端服务业,唱衰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论调的错误所在。

  融资难源自不理性的转产

  由此看来,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产品高端还是低端,而在于有没有市场。

  事实上,中国在今后几十年市场增长的主要部分,不是高新科技产品,而是一般制造业产品,这也是中国的发展潜力所在。在中国,只有做不好的企业,没有发展前途不佳的产业。这从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就能看出来,多数并不是高新科技产业,连洗脚店、火锅店都能上市。所以,重要的是专业化,专注的积累,一个世界品牌不是随便就能做出来的,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

  我认为,本轮企业融资难及其可能引发的倒闭潮,很大程度上源自企业不理性的转产。

  过去这些年包括一些学者和媒体唱衰制造业,鼓吹结构转型,一说增长方式转型就变成转产,企业家也开始瞧不起自己做的皮鞋袜子,开始三心二意,东张西望。别的不会做,就做股市、楼市,于是,资金转移了,精力转移了,好不容易过去一二十年积累起来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转产被放弃,到一个自己完全没有竞争力的领域里去玩,你能不倒闭吗?

  从企业自身来看,融资难,说白了是企业对结构调整误读下的转产导致的,是资金套在股市、楼市出不来的直接后果。从国家政策来看,银行现在紧缩,贷款减少,这是一个客观条件的变化,本来银行就只解决短期流动资金的问题,不提供长期发展资金。中小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应该是直接融资,即股权融资,这才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长期投资,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三五年前说这个事不太现实,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PE(私募股权基金),包括从最初的天使投资,到风险投资,到PE,上市之前的IPO融资都还很稀缺,现在环境逐渐成熟了,PE机构慢慢发展起来了,有了中小板,中小制造企业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不要老盯着银行,要学会用市场的办法,更多和市场结合,借助与别人的资本实现企业的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