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

国企改革担纲东北振兴“重头戏”

发稿时间:2017-05-15 12:33:21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今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指标呈现企稳向好态势,辽宁、吉林、黑龙江一季度经济分别同比增长2.4%、5.9%、6.1%。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东北地区国企国资改革迈出令人瞩目的关键步伐——去年,辽宁交通投资7家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国企集团挂牌成立,今年前两个月,辽宁国资监管系统实现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68.4%;黑龙江省和龙煤集团建立保底和再就业机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改革举措,去年同比减亏23.7亿元……

  国企国资改革作为东北振兴的关键环节,事关东北振兴全局。那么,东北国企如何增活力、减负担?国企国资改革与民营经济应该如何发展?近日,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辽宁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承办的“国有企业改革——东北振兴的重头戏”论坛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智能制造是转型升级大趋势

  最近几个月,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部分财务指标出现改善迹象,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国企国资改革仍须持续突围创新。

  东北国有企业目前面临哪些挑战?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一是市场化程度低,国企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国企比重过高。2013年,东北三省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比重比全国平均数高20~40个百分点。三是国企经济效益不佳。2015年东北三省7076家地方国企净资产接近1万亿元,总资产超过2.8万亿元,但净亏损52.7亿元。

  对此,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原主任陈永杰指出,纵向比较看,相对于十多年前的东北,现在明显改善了,从这个角度说东北振兴战略是颇有成效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横向比较看,尤其是从一些具体财务指标比较看,东北经济的地位相对有所下降,特别是近几年下降较快。

  当前,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面临体制性、结构性、周期性矛盾交织并凸显挑战。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吴同兴认为,“尤其是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旧动力衰减但新动力成长不足,明显加大了国企下行压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夏锋认为,“十三五”时期,东北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能否抓住13亿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机遇,关键在于以国有企业为重点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形成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国企国资改革需加快适应智能制造等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

  目前,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全面展开,已经进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东北大学校长、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赵继指出,当前科技日新月异,东北地区呈现出高校科研院所“供给相对丰富”与区域企业“需求明显不旺”并存、科技成果转化“流出严重”与“本地转化率低”并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并存的尴尬局面,需尽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东北区域一体化体系,为东北地区国企国资改革注入新动力。

  如何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马骏表示,“要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需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包括企业组织形态和企业结构调整,以此有效增强企业活力。”

  “衡量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的标志是‘完善制度、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益’,而不仅仅在于是否引入民营资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宋葛龙表示,实践中,推进东北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区分已经混合和适宜混合、区分商业和工业、区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不同层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确保各类产权的保护、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确保交易严格监管。

  稳妥推进国有资本多元化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国有资本配置的战略性调整是一个突破口,尤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有新举措。

  “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国有资本自身也要实现多元化,要有不同股东作为出资人代表,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决策只凭一个股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是顶层设计,尤其是在宏观层面、企业层面的国有资本布局以及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布局等要有顶层设计。从务实推进的角度看,在东北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推进国有资本多元化,比简单降低国有经济比重,更具可操作性,更具现实性。

  如果明确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推进国有资本多元化的思路,需要哪些举措?许善达认为,一是划拨一部分国有资产给社保;二是推进国有企业自身的资本布局调整,从与国计民生没什么关系的领域、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三是成立若干个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分别经营、管理国有资本。

  “可以将投资运营公司作为东北地区国企国资改革的突破口。这要求推进三个方面的重点改革。”马骏建议,一是以股东身份参与出资企业治理,避免行政性管理;二是厘清与政府的关系,至少要避免行政性管理穿透到下一层;三是重新组建一个精干高效的专业化资本投资运营机构,以后台的科学决策支持系统支撑前台的投资、持股。

  江苏省政府参事宋林飞提出,东北地区的国企国资改革,一是不要在低端上补短板,应该在高端上补短板;二是国资管理部门要完成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相关制度的转变;三是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建立资产证券化合作机制。

  有学者认为,国企国资改革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使员工共享价值,以此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要以“共享混改”破题东北国企国资改革。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表示,可以推进以分红权为重点的共享制股改,让员工有权参与税后利润的分配,先按劳分红,再按资分红。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要‘四线推进’以增强活力。”常修泽表示,第一,优势企业“率先突围”,做优做大做强,比如装备制造业。第二,处置“僵尸”企业,关键是“保人不保企、淘企不淘人”。第三,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第四,探索完善国有企业新的治理模式。重点是建立企业经理人员市场化选拔任用机制,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国企国资改革要抓住活力不足的痛点和负担沉重的难点,持续发力,增强竞争力。

  吴同兴认为,在增强活力上,一是推进公司制改革,二是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三是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减轻负担上,一是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以解决人员负担,二是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等解决债务负担,三是剥离办社会职能以解决社会负担。

  促进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无论从当前还是从中长期发展看,都必须提振东北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加快使民营经济成为东北全面振兴的“主力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东北国企国资改革。

  首先,要在市场开放中为社会资本拓宽制度空间。

  “国有企业仍在某些竞争性领域争夺市场,这既不利于国企改革,也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对此,迟福林表示,需要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国企改革及其他垄断领域,更大程度放宽市场准入,使国有企业退出国企非主业领域,通过多种形式使社会资本、外资能够参与国企改革,搞活国有企业。

  常修泽表示,东北民营经济要“摆脱依附”“做大做强”,实行“四线并进”。其次,要以体制机制创新稳定社会资本的制度预期。

  东北要实现全面振兴,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振兴,这就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一是加强产权保护,特别是要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二是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竞争,实施落地的政策;三是建立好的市场环境和新型的政商关系;四是激励民营企业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的商业平台来发展壮大,鼓励科研人员投身于市场经济,做大做强高科技型民营企业。

  “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但与60%以上的全国水平相比,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夏锋表示,更突出的问题在于,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滑,比如2016年就下降24.4%。因此,需要尽快为民营资本进入和发展拓宽制度空间;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支持民企参与到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

  第三,要实施精准税收激励政策支持东北国企改革。

  “针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精准税收激励政策,降低投资者的税收成本和投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认为,可以考虑三个方案:一是“小力度”方案,下调增值税税率,将17%的税率下调至13%或者11%,并实行进项税全额抵扣;二是“中力度”方案,免征增值税,但进项税额不予抵扣;三是“大力度”方案,对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又可以对进项税额抵扣。

  此外,吴同兴建议设立东北国企改革专项基金,发行东北国企改革特别债券,设立东北国企改革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解决资金瓶颈。

  张占斌认为,还要切实减税清费,提升民营企业实力,切实构建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