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

国有资本有望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稿时间:2017-02-28 13:04:1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一鸣

  随着国企改革不断迈向深入,占据中国经济总量大头的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或将在2017年逐渐凸显。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首届企业发展改革论坛上获悉,不断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位列2017年国企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论坛上说,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不断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进一步实施专业化重组。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补”总体要求,坚决打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全面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任务。

  中国最大的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宝武集团正在不断加大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的力度。董事长马国强透露,2017年宝钢和武钢经过联合重组,将去掉1550万吨的产能。此前2016年中央企业钢铁去产能完成1012万吨,宝钢、武钢共完成997万吨。“今年的去产能目标在原来单一企业是不可想象的。”他说。

  企业联合重组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必由之路。马国强指出,宝武集团自身的一些重复建设,制造了很多同质化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才能更好地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解决去产能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2016年宝钢股份以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2017年将深入更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工作,比如在降成本方面也要结合两家的优势,特别是在人力资源优化方面开展工作,降低人工成本和财务成本。同时重点围绕两家高端产品 “做精做优”,把两家的研发优势、采购销售优势结合起来,深度挖掘协同效应。

  肖亚庆说,近3年,12对22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企业内部业务整合和专业化重组力度加大,中央企业间共同设立基金、联合投资、交叉持股等资本合作日益加强。创新发展步伐加快,通过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三管齐下”,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自主创新协同创新不断加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较好地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2013年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实施联合重组,国机董事长任洪斌表示,国机集团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采取了债务重组去杠杆、多策并重降成本、盘活资产去产能去库存等优化供给侧的减法措施,以及内部合作促协同、整合资源补短板、长线研发拓领域等培育新动能的加法措施。在连续五年亏损之后,2016年国机集团最终实现盈利,全年营业收入78.12亿元、利润总额5.25亿元,现金流由负转正。

  央企重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或将进一步放大,2017年国企的兼并重组进程不会放慢,更多企业将因此受益。马国强表示,宝武集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2016年宝武集团钢铁主业实现利润115亿元,在全球钢铁行业里利润最高。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2016年实施的国企改革十项试点之一,被认为是央企调整优化布局、做强做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君百略董事长张政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项工作将在2017年有新的进展。 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认为,目前央企的资本流动性偏弱,如何让国有资产转化为国有资本并流动起来,是供给侧改革的一大课题。

  2016年诚通集团和国新公司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诚通集团联合神华、中煤、国新发起成立了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旨在解决分散在22家央企里近7000万吨煤炭产能的问题。发起总额为3500亿元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支持央企的结构性调整。

  2017年还有10家公司位列投资公司试点。国家投资公司和宝武集团位列其中,国家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宏观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也包括微观层面的改革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有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通过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特别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挥国有资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马国强透露,还要扩展两到三个适合宝武集团发展的主业。此外,通过联合重组的契机,完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重点任务。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完成数量扩大和规模扩大,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但这个产量是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获得,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并没有因为规模产量和产量的增加而有所缩小,必须要缩短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距离,未来要素投入下降趋势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中国必须全面转向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去,向效率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