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刘利刚:中国应进一步有序推动金融改革

发稿时间:2012-01-09 00:00:00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刘利刚

  酝酿近两年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1月6日与7日召开。作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开始每隔5年举行一次,而在金融改革呼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下,本次会议的召开更加引发了市场的关注。笔者认为,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以及风险防控,将是本届会议的核心议题。而这些议题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中,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和挑战。

  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金融系统的改革是谨慎的渐进。首先,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尽管呼声较高,但改革却仍然没有触及根本性的“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多数尝试集中在建立市场利率指标,打通利率传导体系等一些议题上。

  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没有实质性的推进。在中间价体系下,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似乎被套上枷锁,目前来看距离真正的市场化,仍有较大的距离。未来的改革重点,可能仍然是先弹性化再市场化。

  虽然国内金融改革缓步,资本的账户开放却很超前, 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代表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启就是一例。随着海外人民币的逐步聚集,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跨境套利交易的不断升温,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调控,也大致在沿用此前数量调控为主的路径。信贷总量控制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降,依然是较为常用的调控手段。

  同时,中国各商业金融机构在风险管控上在过去5年内出现了长足的进步,这表现在各银行普遍提高了风险部门的级别和投入力度,并开始真正开始关注信贷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初步建立了风险管理团队,并投入了大量资源在新资本协议的操作和研究上。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以及不断肆虐的全球性金融动荡,都迫使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风险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金融行业仍然在未来面临着相当的挑战,眼下的可观盈利和金融稳定应该成为推进未来改革的基石,而不是成为阻挡进一步改革的绊脚石。

  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些新现象,应该为决策者和市场关注。其中商业银行大规模发售利率水平相对市场化的理财产品,成为利率管制和通胀高企下的衍生品。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存在,并流入银行表外业务,成为可能威胁长期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理财产品之外,民间借贷的再度繁荣,也反映了利率管制下的市场自主选择,近期河南省安阳市的民间借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国金融体系表面平静下的暗流涌动。

  民间借贷大面积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结构性问题,即由于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因此被迫进入非正规金融市场寻求资金,2011年的温州民间资本断裂事件,则是影子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集中爆发的体现。这些结构性问题,长期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进程而存在,却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

  与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兴起的政策难题,则是资本账户的部分变相开放,企业利用人民币跨境贸易平台,从事人民币跨境套利,也已经开始影响并威胁到境内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人民币国际化引起的资本账户的变相开放使企业更容易规避在岸市场的宏观调控,大规模的在离岸市场融资,也开始影响到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这些现象的准确评估,不仅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产生实质性的冲击。而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风控系统,还难以应对由于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自由化可能产生的金融冲击。

  笔者认为,5年一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则是讨论这些议题的合适机会。同时,金融政策的决策者也应该认识到,堵不如疏,与其在出现问题时保持一个保守的心态,不如认真考量市场行为背后的逻辑,进行正确的疏导。

  与此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少考虑政治意图,多从经济和金融角度考虑。否则可能出现政策与经济环境脱节的严重后果。

  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应该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开放。而这一切也离不开资本,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换句话说,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该以内部改革作为基石,而非任由离岸市场发展为主导,最终导致国内金融体系被冲击。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由于内部机制发展的不成熟,导致无法承受外部冲击的惨剧,这应该为中国之鉴。

  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依然是呼吁了多年的“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缺乏这一实质性改革,难以真正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实施。

  当然,利率市场化将加大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并加大其盈利难度,降低其特许权价值。这样环境下,金融机构内部风控和监管水平需要实现动态上升,并逐步为未来的进一步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

  与利率市场化挂钩的另一项改革,则是资本市场的拓宽,债券市场建设应该是重要的一步。在市场利率环境下,债券市场的分层和利率结构的完善,也将有利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繁荣,这也对货币政策决策和实施的要求更高。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应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实施并完善,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和利率的双向主动调节。在这一过程中,配合以稳步的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才能真正走向海外,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才能真正实现。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推行的雷厉风行的国企和金融改革为今后十年中国经济的平稳和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用产权多元化来剥离呆坏帐后的中国银行体系也为中国经济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肆虐中很快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5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能为中国今后十年的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