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崔长林:三农出路在于中国式统计革命

发稿时间:2011-12-26 00:00:00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作者:崔长林

  如果缺乏有针对性的、事先的统计管理,就算党中央、国务院给三农颁布再多的优惠政策,补贴再多的钱而对于农民、农村、农业来说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政策资源、资本是用来让三农挣钱的而不是让农民赔钱的,这就像无论有多少的钱都不够一些企业亏损的道理一样。怎么办?只有进行统计学革命,改“事后统计”、告知为“事先统计”、告知。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农民就不会出现“生产越多越亏”的现象了。难道“生产越多越亏损”与党中央、国务院给三农颁布了那么多的优惠政策、补贴还有联系?是的,表现为优惠政策、补贴都是为了增产,但是,“增产”不一定“增收”,而在这种情况下,产出的越多就越亏损。而从这个意义上去看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优惠政策和补贴等于“助亏器”。

  首先,人们必须得认识到,当今之中国农业业已进入到了一个生产、产能过剩的时代!而生产、产能过剩与生产、产能短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与“投入产出”成反比而不再成正比。

  很显然,党中央、国务院的优惠政策、补贴不是在解决生产、产能过剩而是在制造新的生产、产能过剩。这是因为,无论农民生产出多少粮食和种出多少蔬菜均已经卖不上一个好价钱了。诚然,鼓励生产可充实国家粮库和抑制菜价。但是,这只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而绝对解决不了“增产与增收成正比”,更解决不了“成本与产出成反比”的问题。

  何谓“成本与产出成反比”?简单地说就是成本的增加与收入的增加不成正比而成反比。这显然是有违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的。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和农民一样,都是受害者。

  或许有人会质问笔者,按照你的这种说法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给三农的所有的优惠政策都应该取消才对,因为正是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那么多的优惠政策才造成了生产或产能过剩。如果您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更错了。错在那里?错就错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优惠政策和补贴的现金不是用来让农民陪的而是让农民挣的。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农民没能挣上钱反而还陪了钱。或许还会有人又会质问笔者,紧着补贴还亏损呢,不补贴亏得不就更多?

  其次,人们还需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给三农提供优惠政策不如给三农提供真实的市场供求信息更重要。也就是说,如果党中央、国务院若能事先提供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信息,即便每亩地不给农民补那20元钱、不给农资补贴,农民也不会因产能过剩亏钱。

  再次,人们还必须得认识到,只有不亏损的种植户才能算是赢利的种植户。或许又有人会骂道:你这说的不是废话吗?笔者以为,这绝不是废话,而是有道理的。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谁人都明白的道理,而事实上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多。至少,给养猪户补贴的人就不知道这个道理。难道,给养猪户补贴的人知道,鼓励生猪生产的结果是猪肉价格的暴跌吗?

  或许又有人会质疑笔者:这样不成那样不成,你给大家拿出来一个“成”的“好办法”看看!难道,全中国、全世界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是吃干饭的?诚然,还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我们提前就能给种植户、养殖户提供出来一个真实的供求关系信息,上述供求矛盾虽然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可避免那些亏损的生产。

  第四,人们还必须得承认,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更多的优越性。这个问题难道与解决三农问题也有联系?是的,不仅有联系,而且也有本质、内在、必然的联系。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对种植户、养殖户在某一时期内都种了什么和养了什么事先进行登记、统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事先把这些数据事先登记、统计并事先告诉种植户、养殖户?非等卖不出去时才告知吗?

  每年国家花那么多的钱养那么多的统计师、审计师们都是干什么用的?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吗?如果我们能做到事先登记、事先统计,农民还愁增产不增收?

  千万不要以为给个体农民种植户、养殖户提供供求关系信息是在干涉他们的种植权、养殖权,否,我们只是向他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种植、养殖信息而已,决策权最终还在他们。

  诚然,这也不是说党中央、国务院不该颁布优惠政策,而是说制约中国三农的问题已不在给农民颁布多少优惠政策,而在于统计学革命——改“事后统计”为“事先统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