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发稿时间:2022-10-31 14:02:08   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详细解读。

  主持人:经济日报记者 李芃达

  嘉 宾: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 魏琪嘉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主任 乔宝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 付保宗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主持人:如何建设好现代化产业体系?

  魏琪嘉: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特征是创新引领,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贡献度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作用不断优化。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规模、体系、结构、韧性四方面为主要着力点。一是做大总量规模。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特征要求产业体系在总量上必须与之相匹配,产业规模大是其他优势发挥作用的基础。二是完善产业体系。当前我国产业体系门类齐全,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明显,应进一步发挥这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只有优化结构才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四是提升产业韧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直接决定产业体系抗风险、抗冲击能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有效顺畅运转。

  乔宝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创新引领。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二是协同融合。要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三是绿色低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要推动绿色设计、采购、物流、制造、消费、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四是安全高效。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效率是发展的关键。既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又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影响力。五是开放合作。开放带来进步,合作才能共赢。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付保宗: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概括为“五化”:一是产业结构高端化,即产业技术密集度和附加值相对较高;二是产业模式数字化,即数字技术得到广泛渗透和应用;三是产业形态绿色化,即产业发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四是产业链安全化,即产业链具有较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五是产业要素协同化,即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产业链安全化为基础,以产业结构高端化为导向,以产业模式数字化和产业形态绿色化为重点,以产业要素协同化为保障,积极构建产业体系新生态。

  做强实体经济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魏琪嘉: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三方面重要意义。第一,实体经济是各类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各类生产要素才有稳定的发展平台,才能够通过不断优化配置持续发挥作用。第二,实体经济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各国纷纷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本国就业、经济质量提升。第三,实体经济是促进宏观经济顺畅运转的关键所在。高质量发展应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实体经济对稳定经济大盘具有“压舱石”作用,在促进经济各个环节有效衔接的同时,有助于增强经济稳定性。

  乔宝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方面有助于增强财政税收、货币金融、开放合作等政策协同,促进人才、资本、土地、能源等向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聚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要素保障,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付保宗: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实体经济是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就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力引擎,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定盘星”。

  主持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哪些突出难题?应该如何解决?

  魏琪嘉:生产成本出现刚性上涨态势,用水用地用能的成本都在增加,加大实体经济经营难度。受收益率、利润率等因素影响,一些优质资源和要素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流动的现象比较明显。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着力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优化结构、资源配置等,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同时,还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做好各项要素配套保障,加快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乔宝华:需要高度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消费恢复动力不足等带来的短期运行风险,以及大国博弈加剧和地缘政治紧张等带来的供需失衡、产业链外迁等中长期风险,还要关注全球能源转型、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等过程中的结构性风险。

  可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动力;聚焦产业链短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布局发展新兴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二是深化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企业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改造;推动制造业赋能平台建设,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提高数字化产业体系支撑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强化工业企业能效管控,持续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加快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快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快碳减排支持工具开发,完善碳减排金融支持体系。四是增强制造业人才保障。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前沿领域学习实践平台;顺应产业融合趋势,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增强制造业人才获得感和归属感。五是增强能源原材料保障。完善能源原材料监测机制,优化能源原材料循环利用机制。

  付保宗: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长短期困难交织的问题。一是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多重因素导致需求潜力未充分释放,供需结构错配矛盾也日益凸显,部分领域产能过剩较为突出。二是企业预期有所转弱。诸多超预期突发因素推高企业成本,加大企业经营压力,一些中小企业遇到生存困境,对此需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主持人: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具体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

  魏琪嘉: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走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推进新型工业化,首先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次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乔宝华:新型工业化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步伐。新型工业化还要充分发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好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应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付保宗: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需要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离不开更强创新能力、更高创新效率。为此,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等。还要看到,数字化将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多维度、海量数字要素将不断赋能和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引导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打造新兴数字产业新优势。

  面对新型工业化新需求,要全方位培养壮大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促进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