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从国际视角看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发稿时间:2019-07-24 13:03:5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徐文舸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

  2018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措施,各方面也多措并举,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从国际视角看,各国中小微企业都存在共性的融资问题,通过关注在这一领域内的创新做法,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中小微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小微企业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推动创新贡献巨大。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小微企业国家指标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球共有1.628亿家中小微企业,从业人数超过5亿人,其中接近60%的中小微企业位于新兴市场经济体,从业人数达2.3亿人,特别是中国、巴西和尼日利亚三国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比重为67%。

  (一)各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和密度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中小微企业不断涌现,企业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0—2014年,全球中小微企业数量以年均5.2%的速度增长。其中,我国身处的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中小微企业增速在6%以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一时期,中小微企业密度(用每千人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衡量)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全球中小微企业密度为32家/千人,高收入经济体的中小微企业密度最高,超过45家/千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密度最高的5个国家均属于高收入经济体。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密度在40家/千人以上,不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二)中小微企业对各国经济贡献度超过50%

  中小微企业因数量多、分布广,对就业市场和经济产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各国情况看,中小微企业普遍提供了一国50%~70%的就业岗位,按占总就业比重的中值衡量,中小微企业的就业贡献度约为67%。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也十分显著。在中高等收入经济体,中小微企业每年贡献了50%以上的经济增加值。总之,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体,中小微企业对经济贡献度在长期趋于收敛。

  融资问题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成长的烦恼”,既受内生性问题的制约,又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冲击。由世界银行组织开展的全球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各国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普遍面临融资困难、政策调整风险、电力供应保障不稳定等诸多问题,特别是规模越小的企业越关注融资问题。对于我国身处的上中等收入经济体而言,融资问题是中小微企业日常运营的最大障碍,其次才是不平等的市场竞争规则、不合理的企业税率、缺少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等其他因素。例如,在企业调查中,我国有超过20%的企业把融资问题列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中小微企业整体融资缺口规模大

  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小微企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缺口。2018年,由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显示,全球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达5.2万亿美元,该数值相当于所考察经济体当年GDP的19%,而当前可实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只有3.7万亿美元。分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组别看,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是指在理想状态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和融资缺口规模都是最大的,分别为6.9万亿美元、3.7万亿美元,其占全球的比重达到78%和72%。其中,我国中小微企业的潜在融资需求和融资缺口规模分别有4.4万亿美元、1.9万亿美元。

  (二)部分中小微企业存在融资约束

  全球约40%的中小微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合计有65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处于融资约束状态。基于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可将融资约束状态分为融资完全受约束与融资部分受约束两类。具体看,前者是指那些没有得到任何外源融资的中小微企业,主要是因融资条件过于严苛、或主观认为申请贷款得不到支持,导致企业多次申请贷款被拒绝;后者是指那些能申请得到一部分外源融资,但其余融资需求被拒绝的中小微企业。在以上处于融资约束状态的企业中,融资完全受约束型与融资部分受约束型的中小微企业数量相当,分别有3580万家、2940万家。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配套体系

  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是一种市场失灵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在改进制度环境、提供合意的融资方式、提升市场透明度等方面不断探索构建较为完善的融资配套体系,以补上市场机制的短板,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弥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

  一是结合中小微企业特点,通过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引入资产证券化等合意的融资方式,降低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各国政府通过设立或注资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由政府增信的融资担保服务。不少国家还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盘活商业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有效实现风险再配置。

  二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非传统融资渠道,将各类创新的金融产品对接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达国家大多会设立由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对中小微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股权投融资工具。对于商贸型中小微企业,一些国家搭建网上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仓单、存货质押登记服务,便利金融机构为其量身设计供应链融资工具。部分国家还倡导介于股权和债权间的夹层融资,为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鼓励发展可转债、优先股等夹层融资工具。

  三是从中小微企业自身入手,减少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多数国家都建立有全国性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尤其是强化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便于各类金融机构及时有效地对企业融资风险进行评估。其中,部分国家还引导中小微企业着力改善财务信息质量,既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会计报告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也为企业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还有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帮助中小微企业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其市场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