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郭树清:我国资本市场的成就、问题和前景

发稿时间:2012-10-25 00:00:00  

  【核心提示】经过更长一段时间,譬如10到15年时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建成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规模到结构,都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熟资本市场,一个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

  一、中国20年能不能走完欧美200多年的路程

  自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设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风雨兼程,快速成长,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走完了成熟市场200多年的路程。

  ——市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从股票市场看,2011年底中国股票总市值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到2012年6月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到2444家,总市值22.6万亿元。从债券市场看,2011年底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也位居世界第三。2012年6月底,全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到23万亿元。从期货市场看,除原油外,国际市场主要商品期货品种基本都已在我国上市交易,金融期货也开始起步,市场规模在世界名列前茅。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经过多年努力,覆盖股权和债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截至2012年6月底,沪深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为1429家、683家和332家,在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数千家;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合计的债券存量,国债是7万亿元,地方债4547亿元,金融债(含央票、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债、非银行金融机构债)10万亿元,公司信用债近6万亿元。与此同时,众多行业龙头和一大批大型企业发行上市,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代表性日益增强。具有初始资本市场形态的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这些年也得到迅速发展,据估计现在各类创投资金超过1万亿元。

  ——市场功能日益增强。资本市场的发展拓宽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截至2012年6月底,股市累计筹资4.7万亿元左右,最近4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年均新发1.57万亿元;增强了金融体系的弹性,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的比重持续下降,政府融资已经主要依靠发行国债;促进了“转方式、调结构”,2006年到2011年有143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行业整合类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7570亿元。此外,资本市场还促进了中国企业的价格发现和价值重估,推动了公司治理的完善,引领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普及了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和现代金融基础知识,使法治、契约、公开、透明,乃至公平、正义、诚信等现代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市场秩序趋于规范。股权分置改革结束了上市公司两类股份、两个市场、两种价格并存的历史,为发挥好市场定价机制和资源配置功能创造了条件。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引入做空机制和信用交易机制,改变了长期的单边市格局。我国资本市场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共521件,这些制度规范构建起一整套与国际通行原则基本相符的法律框架、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在市场建设的许多方面,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很快,比如打击、惩处和防范内幕交易等,中国市场已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市场的水平。

  ——对外开放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6月底,共设立13家合资证券公司,41家合资基金公司;有172家公司(不含退市)发行H股,从境外筹资1787亿美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总投资额度800亿美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净值约579亿人民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截至2011年底,外资股东(含QFII、境外股东、三资股东)合计持有585.23亿股,占全市场A股总股本的1.97%。如果把所有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加总在一起计算,它们的股票15%由境外投资者持有。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资本市场和企业股权市场的开放程度都很高,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多见。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建设时间短,在发展起点上和过程中都面临着特有的初始条件和内外部环境。尽管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很大成就,但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仍十分年轻,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诸多“幼稚期”问题,不太成熟、不太规范的地方不少,距离成熟市场还有相当差距,不能说用20年就完全走完了成熟市场200年的路程。

  二、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资本市场的自身结构不平衡。首先表现为股票债券比例失调。2011年底,公司类信用债的余额不到股票市值的四分之一。债券市场仍以国债、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发的债为主,公司类信用债券仅占全部债券市场的五分之一左右。其次是股价结构不平衡。2011年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8倍,而沪深市场的全年平均市盈率只有17.76倍。“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股价不能客观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比如2012年7月12日,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是34倍,中小板27.56倍,ST、*ST60倍,而代表优质蓝筹股公司的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只有11.28倍。此外,投资者结构也很不合理。不要说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的专业机构发展严重滞后,就是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比较,我们也有很大差距。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数据显示,2010年马来西亚的境内专业机构持股市值占总市值的69%,境外机构占22%,境内企业和个人仅占9%;罗马尼亚、土耳其与之相近;韩国的境外机构占36%,境内机构占23%;阿联酋的境外机构占11%,境内机构占34%。反观我国股市,境内专业投资者仅占16%,境外专业机构只有1%。更不合理的是,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26%,但完成的交易额却占到全市场的85%左右。

  第二,市场的波动和震荡幅度比较大。以金融危机前后的数据为例。2007年,上证指数上涨97%,2008年下跌65%,2009年又上涨80%。相比之下,2008年香港恒生指数下跌48%,2009年上涨52%。美国市场则更能说明问题。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在美国,但在情况最坏的2008年,道琼斯指数也只下跌了34%,2009年上涨了19%。过去20年,除去本轮金融危机,道琼斯指数走势总体都很平稳。暴涨暴跌不利于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也使大量投资者遭受利益损失,影响市场信心。

  第三,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实体经济中的大、中、小微型企业分别有数千家、数十万家和1000多万家,这种企业层次在客观上需要一种“金字塔”形的资本市场体系与之匹配。但是,我国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却呈“倒金字塔”形,现有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大中型、成熟型企业,场外市场功能也尚未有效发挥。由于市场体系结构不健全,加之市场的弹性和包容性不够,导致实体经济中大量真正初创的、新兴业态的、新商业模式的企业不能得到应有的支持,知名网络公司很少在国内上市,对文化创意、“三农”、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服务也远远不足。此外,债券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同样薄弱,被寄予厚望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也是刚刚起步。

  第四,为居民提供的投资理财产品相对匮乏。目前,不仅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普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就是整个财富管理行业,也处于一个比较矛盾和尴尬的境地。除了知识、经验和人才不足之外,更缺乏品牌,缺乏市场和公众充分信赖的投资理财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居民只能选择银行存款。观察我国居民的个人金融投资,银行存款占了总额的64%,股票、债券、基金等的比例不到14%,而美国的居民金融资产中,股票、基金和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养老金合在一起,达到近70%。

  第五,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比较大。目前,我国的全部银行贷款已经超过60万亿元,远大于直接融资规模,而直接融资中的国债和公司债,大部分也是由银行持有。这绝非一个稳健、灵活、高效的金融体系所应有的特征,反而意味着经济体系中大部分的金融风险没有得到分散,仍然集中在银行体系。国际上有很多研究证明,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经济体,其广泛的参与群体能够更好地分散市场风险、承担危机冲击,所以经济复苏的速度一般会高于其他国家。从这次金融危机也可以看出,虽然危机源于美国,但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是最快的,已经连续12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而很多欧洲国家则恢复缓慢,甚至陷入负增长。这种反差值得高度关注。

  三、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

  第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资本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资本市场既可以支持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能源等行业的企业发行上市,还可以通过发债、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帮助筹集资金。形象地说,没有资本市场,城市化便缺了一条腿。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在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工业化,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充分发挥并购重组、投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集中度,为工业化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此外,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的生产,包括产品的储存、运输、加工等诸多环节,没有现代化的资本市场支撑是做不好的。目前,我国整个农业依然高度分散,亟需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帮助做优做强,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的科学组织。同时,也期待开发出更多宜农的证券期货产品,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帮助发现远期价格,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第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离不开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占中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的创新成果,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但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尖锐的矛盾。缓解这个难题,固然需要大力推动银行贷款向中小微企业延伸,促进民间信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但是贷款只能提供债务资金,不能提供股本资金。在实际中,中小企业恰恰更缺乏创始股本,或者是时间较长的债务融资。况且,中小企业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等特点,也决定了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充分支持。因此,必须紧紧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各种形式的股权基金、风险投资,“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金融服务。

  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资本市场。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但自己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不强,多数时候是在产业链低端从事生产,这种增长模式很难长时间持续。在金融支持创新的各种途径和方式中,资本市场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提供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够推动各类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于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在公认创新能力最强的美国,各地都有很多风险资金、股权基金以及投资银行,在主动地搜寻好项目,“慷慨”地提供资金支持。从早期的苹果、微软,到最近的脸谱公司,差不多所有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司,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企业还默默无闻、没有什么收入和利润的时候,就敢于进行源源不断的投资,这是以资本市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最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四,改进民生、健全社会保障离不开资本市场。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全体人口的12%,而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根据经合组织统计,2010年各国养老基金资产占GDP的比例,荷兰为129%,冰岛为124%,瑞士为114%,澳大利亚、英国是90%左右,韩国是33%,哥伦比亚是19%,而我国才7%。即便加上居民用于养老支出的那部分银行存款,我国养老基金的绝对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很多。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投资渠道狭窄、体制建设落后等原因,中国的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还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截至2011年底,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万亿元,98%存放在金融机构。全国住房公积金余额2.1万亿元,也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机会成本很高,隐形损失较大。在此方面,美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功经验和过去10年全国社保基金的有益尝试,都说明对这些资金进行集中运营和专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的实现保值增值,既确有必要,又非常可行。

  四、2012年以来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和监管工作

  2012年以来,证监会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方针,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使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服务经济转型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是深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发布《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等配套规则,进一步明确新股发行定价相关事项。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使新股价格真实反映公司价值,抑制二级市场盲目炒新。

  二是稳步实施退市制度改革。陆续推出创业板、主板和中小企业板退市制度,努力形成市场化和多元化退市标准体系,强化退市信息披露,健全自愿退市和正常转板机制,对不符合持续上市条件的企业,稳妥组织退市,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三是不断健全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在充分尊重上市公司自主经营决策的前提下,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现金分红政策和决策机制。强化现金分红信息披露要求,加大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

  四是大幅降低市场费用。A股交易相关费用总体降低25%,期货交易所手续费水平整体下降30%以上。以股票、期货年交易额为基数收取的市场监管费降低50%,以证券投资基金年交易额和债券年交易额为基数收取的市场监管费全部减免。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降低市场成本的办法。

  五是加快推进场外市场建设。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稳步有序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重点规范整顿类股票、类期货交易。认真总结经验,逐步扩大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引导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规范发展。推动中远期商品现货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

  六是积极推进债券市场规范发展。依托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债券市场制度规范的“五个统一”,即统一准入条件、信息披露标准、资信评级要求、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投资者保护制度,促进场内、场外市场互联互通,逐步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创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信用债券品种,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

  七是主动做好长期资金的衔接和服务工作。配合人社部、保监会、社保理事会等相关部门落实“十二五”规划。支持各类长期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个别省份已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协议,对养老金进行多元化投资运营。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改进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八是鼓励和支持市场机构创新发展。支持证券公司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特别是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修订基金业相关监管制度,拓宽业务范围、扩大投资标的、松绑投资运作、优化公司治理、规范行业服务,推动修订《基金法》,促进基金管理公司加快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研究期货公司试点资产管理、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等创新业务,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功能。

  九是大幅提升市场法制和诚信水平。积极开展第六次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初步议定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由65项减少为42项,减少35%。改进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诚信监管。推动出台办理内幕交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有效解决内幕交易认定难问题。加大对市场操纵、欺诈发行和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惩诫并举,维护市场秩序。

  十是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争取有利于我的规则体系。成功承办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第37届年会。积极引进境外长期资金,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新增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500亿人民币。积极研究有关行业开放的新措施,允许合资公司外方持股比例提高到49%。

  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措施得到市场积极回应,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市场运行质量日趋改善。比如,股票定价约束机制逐步增强,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由2011年的48倍下降到2012年6月份的31倍,上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之差比2011年四季度下降了约25%。再比如,股票债券比例失调问题有所缓解,2012年上半年股票筹资下降58%,公司类信用债券同比增加3846亿元。此外,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也不断增强。2011年,境内股市实际现金分红3900.68亿元,较上年增加876.72亿元,增幅达29%;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为25.8%,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从股息率来看,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息率为1.82%,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到2.34%,超过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2.12%的股息率。总之,市场的价格结构、融资结构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态势不断巩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

  五、“十二五”规划及未来长远发展目标

  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股票发行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等具体任务。证监会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从现实条件出发,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开放,把“十二五”规划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实处,努力把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

  ——社会融资结构全面优化。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高,争取“十二五”期末直接融资比重能够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30%-40%。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金融结构基本平衡。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得到增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以及其他资本市场工具全面发展,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和平衡,金融产品更加丰富,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和高效,逐步形成多层次、高效率、全覆盖的市场体系,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市场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争取到“十二五”期末,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现代财富管理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机构投资者成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投资主体。上市公司治理健全、运作规范,整体质量大幅提升。

  ——市场更加开放和更为包容。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市场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三公”原则得到切实维护,透明高效的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市场运行更加稳定,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各类市场创新活动拥有更多的发展和弹性空间。

  经过更长一段时间,譬如10到15年时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逐步建成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规模到结构,都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熟资本市场,一个体系结构合理、运行机制完善、功能充分发挥的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