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宏观调控精准施策助力复工复产

发稿时间:2020-03-02 15:34:5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俏彬

  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疫情拐点仍未出现,疫情防控仍是头等大事,但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循环体系,不可能长时间停摆,急需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日前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宏观调控及时转向,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含金量的财政货币政策,力保防疫工作顺利推进,力保经济社会稳定,力保广大企业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力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打出了一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宏观调控组合拳。

  财政政策精准发力,防疫、扶持“两手硬”。疫情刚一发生,中央财政就及时向湖北拨付了第一批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各级财政紧急拨付的防疫专项资金已超过1000亿元。对急需增加生产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提供50%的财政贴息,为防疫工作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随着疫情对经济运行影响的显现,财政政策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出台了密集的减税减负政策。如对受到疫情影响最直接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调整了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交运输、生活服务、快递收派等行业,出台了免征增值税的措施。对因疫情不能顺利复工复产但仍然有相当部分固定费用开支的企业,出台了普惠性的降费政策,包括阶段性减免社保、医保、缓缴住房公积金等,这些政策再叠加去年出台的降低社保费率的政策,力度十分可观,有利于较好化解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对于受到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出台降低融资担保费、减税降费、社会减免等政策,着力缓解广大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以上这些政策,都是疫情特殊时期出台的针对性强、时效性高、含金量大的应急财政政策,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家庭和个人的“疫情焦虑”,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稳定,提振了全民信心。

  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疫情发生以来,货币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健的前提下,灵活地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针对防疫物资短缺、全国口罩、防护服告急,国家在第一时间设立了3000亿元低成本的专项再贷款,对重点抗击疫情的企业提供精准的优惠资金支持,目前已经覆盖了近千家企业。对因为疫情影响,开不了工、复不了业,资金链紧张的企业,给予展期或续贷,以缓解企业迫在眉睫的还款付息压力。为了提振信心,货币部门还积极引导利率下行,2月20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期LPR利率报4.05%,较上次的4.15%下降了10个基点,为2019年8月改革完善LPR定价机制以来的最大降幅,这给市场释放了乐观信号,对企业当期信贷需求和整个融资环境也将产生较大影响。另外,还重点对制造业、外贸、春耕备耕和生猪生产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努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就业政策精准锁定特定人群、特定环节。部分企业复工复产受到疫情影响,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就业也被殃及。要稳就业,就必须先稳住企业。就业政策精准锁定“企业”这一关键变量,主动作为,通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职业培训补贴等,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稳定就业,支持和鼓励企业在这一非常时期不裁员、少裁员。与此同时,针对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人群,如外出务工群体、个体工商户、新增的大学毕业生等,就业政策都协助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并积极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稳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

  2020年注定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疫情的发生打乱了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节奏,国家治理体系迎来了不期而至的一次“大考”。但与此同时,疫情也激发了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风雨过后是彩虹”,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顺利完成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作者:冯俏彬,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