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企业何以存在

发稿时间:2018-06-22 14:05:54   作者:王东京

  “企业何以存在”是个老话题。在大多经济学者看来,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已经为这个问题画上了句号,学界无需再讨论。科斯的这篇大作我读过无数遍,关于企业边界(计划与市场的边界)的分析让人醍醐灌顶。1991年,他因在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实至名归。

  科斯在行内大名鼎鼎,既然他画了句号,我这里为何还要旧话重提?实话说,我认为科斯只是解释了企业的边界为何由交易成本决定,并未说清为何会有企业存在。事实上,交易成本只能决定企业配置资源的规模;而企业的出现,并非因为市场有交易成本。读者可以自己作验证,你去随便找一位企业家,问他当初为何办企业?十之八九不会说“为了节省交易成本”你信不信?

  在科斯的文章发表之前,对企业的存在学界有过多种解释。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是从分工的角度分析,著名例子是制针。他说,制针共有18道工序,如果没有分工,让一个人独立完成一天难以制成一枚针,而通过分工协作,一天可制出4800枚。后来经济学家厄舍据此得出结论说:企业是为了取得分工的收益而存在。

  与斯密和厄舍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则用“不确定性”作解释。他说,经济活动通常需要协作,而协作一方面要有人作为管理者负责指挥,同时也要有人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指挥之下。问题是谁来做管理者?奈特解释,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管理者只能是那些对市场变化具有特殊判断力(专门知识)的人。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建立起某种组织联系时,就出现了企业。

  然而科斯却不赞成上面的解释。一方面,他同意分工能提高效率,但认为分工并非企业存在的理由。他指出:实现分工的收益不一定需要建立企业(一体化),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比如有A、B两人分工,A专门纺纱,B专门织布,然后A可将纱锭拿到市场出卖,B则从市场购买纱锭,这样通过市场A、B分工的收益皆能实现,没有必要成立企业。于是科斯推断说,若A、B组成企业,一定是企业替代市场的交易成本更低。

  科斯对奈特的论证也提出了质疑。科斯承认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也不否认需要有人对市场变化作预判,可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有判断力的人就得亲自进入企业,他们可以通过出卖自己的“建议”取得收入。科斯还说,企业的存在其实与不确定性无关,在不存在不确定性时也需要指挥,而有判断力的指挥者所以进入企业,是因为在市场出卖“建议”(指挥)的交易成本高。

  科斯不同意厄舍和奈特,而我也不完全同意科斯。那么企业到底为何存在呢?回答此问题我认为需要说清楚三点:第一,要素所有者组建企业的动机是什么;第二,要素所有者中谁会是企业家;第三,企业规模由何决定。只有将上面三点讲明白,才算真正从学理层面解释了企业的存在。

  先说企业形成的动机。有一点可以肯定,要素所有者同意组建企业,他们一定有共同的目标,否则不会同意合作。这个共同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不是科斯所说的节约交易成本,而是追求规模经济收益(即通过扩大产量增加收益)。我曾说过,经济学的资源稀缺假设是指人的生命稀缺,要素所有者要在有限时间里争取自己最大化收益,就必须实行要素整合。只有将要素整合成企业,才可能扩大产量,取得规模经济收益。

  这样就带出了第二点,要素一旦整合就要有企业家指挥,那么谁是企业家?奈特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具有市场判断力(知识)的人会成为企业家。这看法显然不对。我的看法,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中,何种要素更稀缺,该要素的所有者就是企业家。若资本更稀缺,则资本雇佣劳动,资本所有者成为企业家;若技术更稀缺,则技术雇佣资本,技术所有者是企业家。

  再说第三点:有了企业和企业家,企业规模由何决定?有两种说法:通常的解释,最佳规模是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的产量;而科斯却说是由企业配置资源与市场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决定。到底哪一种说法对?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没错。要知道,科斯讲的企业规模不是指产量,而是指企业配置资源的规模。资源规模与产量不是一回事,前者由交易成本决定,后者决定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写到这里,我想回到操作层面说说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现实启示,也是给创业者三点提醒:

  首先,创业要选准投资方向。前面分析过,企业形成的动机是追求规模经济收益,但取得规模经济收益有个前提,那就是产品有需求。若某产品已经过剩,再增加投资无疑会雪上加霜。产品卖不出,怎可能取得规模经济收益?故对创业者来说,选准投资方向是第一要务,否则选错方向,必满盘皆输。

  其次,创业者要有要素整合能力。若有读者准备创业,你不妨扪心自问:你是否拥有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目前资本与创新性技术相对稀缺,如果你拥有资本或创新性技术,当然可以创立企业。但若你既无资本也无创新性技术,你凭啥整合别人的生产要素?别人也不傻,你想空手套白狼也许能得逞一时,但不可能长久,更不可能成为企业家。

  再次,创业的重点是将企业做优做强。一般地讲,企业可通过扩大产量取得规模经济收益,但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经济学说,企业最佳产量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如果生产一旦超过最佳产量,边际收益会小于边际成本,规模收益反而会递减。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创业并不是一味将企业做大,大可不必盲目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