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常修泽: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发稿时间:2018-03-06 09:47:19
来源:新华网-思客 作者:常修泽

  在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经济参考报》合作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高峰论坛暨《动力变革》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对“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发表了观点,他认为高质量发展中,思考“人”的位置很重要,真正高质量的发展,是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这样一个“制高点”来审视高质量发展,才能消除发展的“游离感”。

  常修泽:倘若没有“能动的人”,中国的动力变革,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就缺乏一个根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围绕着高质量发展这个命题,我思考了一个问题——高质量发展中,“人”的位置在哪里?

  这里,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人”的位置在哪里?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里。

  探讨高质量发展,不能忘却根本“目标”。这里边的核心就是“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下,高质量发展为了什么?宗旨是什么?导向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紧紧扣住“人”。真正高质量的发展,是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这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我们应该从这样一个“制高点”来审视高质量发展,不能有“游离感”。

  第二,“人”的位置在哪里?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里。

  人不应该是“僵化的人”,而应该是“能动的人”。而“能动的人”这四个字与我们今天研究动力变革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倘若没有“能动的人”,中国的动力变革,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就缺乏一个根基。

  不论是“创新驱动”还是“消费拉动”,不论是“服务业主导”还是“绿色导向”和“城乡融合”,这五个转型种深层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现在有些人并没有完全从旧的体制和结构框架里面摆脱出来,一些人“不作为”,不推不动,有的甚至“推而不动”。没有“能动的人”,国家怎么高质量地发展?因此,我认为怎么样提高人的能动性,进而造就一代“能动的人”,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最后,“人”的位置在哪里?在串联“五大发展理念”的“红线”里。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我主张应该以“人”为“红线”将它们串联起来。

  比如创新,很多人都赞同创新在整个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位置。但怎么创新?我认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创新的主体问题。创新的主体是谁?我认为政府是创新的“助产婆”,企业及其企业里面的创新主体才是创新的“产妇”。创新真正的孕育者是企业及企业里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和企业家。第二,创新的“第一资源”问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化,“人力资本”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物力资本”,而成为人类的“第一资本”。“人力资本产权”在哪里,在我们千千万万个技术创新者、知识创新者和管理创新者身上。再有,绿色发展也要用“人”来串。从人的角度看,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另一方面,从人的自身发展来说,“绿水青山”也是保障“人的环境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