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发稿时间:2018-01-31 15:52:06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周跃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GDP的世界占比由2.7%迅速提高到目前的近15%,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今非昔比,这就要求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前景不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总量需求增长缓慢、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征,使得我国的外部需求出现常态性萎缩。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以来至2016年底,全球经济增长由前10年的年均4.13%下降为2.85%,全球贸易增速由年均11%大幅下降为?0.21%。虽然根据世界银行的判断,2017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有所回升,但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客观存在,这就导致外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

  二是我国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短缺情况更加明显,带动外向型经济的传统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使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压力在不断加大,要素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高速发展路子。

  三是国际创新驱动竞争更为激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正迎面走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些新挑战倒逼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创新驱动型转换。但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发展方式粗放,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够,使得很多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他人。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状况,我们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主动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为发展高质量型的经济腾出空间、留出时间。

  四是我国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快,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高端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但国内企业的现有产品供给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的这一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品质服务需求等高端需求转向海外市场。近年来,我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到国外采购消费品,到海外留学、旅游、就医,就是国内供给质量不能很好满足国内需求的真实反映。

  上述内外条件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我国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要求中国经济必须向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增长的模式转变。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继续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四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实现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有序放宽市场准入,促进贸易平衡,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值得指出的是,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产业领域。没有强大的制造业,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要谨防包括金融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脱实向虚”的倾向。需要以建设制造强国为载体,面向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和服务的融合与协同发展,加快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群,增强我国制造业的集群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最终都要落脚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上来。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加大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