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需要科学看待中国债务水平及趋势

发稿时间:2017-09-30 09:26:21   来源:中国改革网   作者:李世刚 曹玉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债务水平是一个全球热议话题。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与中国的2017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广泛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报告预测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占GDP比值将由2016年的235%上升到2022年的290%,并据此认为中国债务增长速度处于危险路径。我们认为,IMF特别指出的中国债务问题具有预警意义,但对债务水平未来五年仍保持快速上升的结论有失偏颇,显然没有考虑近年来中国政府多措并举降杠杆之下实体经济杠杆率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的客观事实。我们在正视其建议的同时,还需客观看待、具体分析中国债务水平、结构和成因,在此基础上才能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实现稳妥有序降杠杆,稳定并有序化解债务风险。

  一、需要客观科学分析中国债务水平和发展趋势

  IMF报告对于中国未来债务水平的预测值显著偏高。中国债务问题近期并没有恶化迹象,杠杆率增速反而持续放缓,前期一系列去杠杆政策措施正在发挥实效。从债务水平变化看,中国总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正在趋于稳定。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国总杠杆率为257%,同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下降4.4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保持3个季度的下降趋势。对于未来5年的债务水平趋势,如果保持2016年以来的温和增速,即每个季度总杠杆率环比增长1%-1.5%、年度增速保持在4%-6%,那么2022年末中国总杠杆率水平大致进入260%-270%的区间,显著低于IMF报告中290%的预测值。以上预测差异在于,IMF并未考虑到去年以来我国总杠杆率变化的新趋势。

  中国实体经济杠杆分布正在呈现结构优化的积极变化。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利润显著增加,最受关注的中国企业部门杠杆率已经开始下降,企业债务压力明显缓解。2016年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6.3%,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一改之前连续19个季度的上升趋势。信贷缺口也出现持续下降态势,截至2016年末,中国信贷/GDP缺口为24.6%,较2016年一季度末显著降低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季度下降,显示潜在债务压力正趋于减轻。此外,企业微观层面的杠杆率也呈下降趋势,今年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5个百分点。

  分析中国债务水平需要考虑资产端的特殊性。中国债务问题一大个性特征在于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资产端规模和构成。中国债务对应着基础设施等大量优质资产和稳定现金流,无论国企还是地方政府都有许多有效益或可直接变现的有效资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截至2015年,中国主权净资产超过100万亿元,剔除掉变现能力较差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国土资源性资产,政府部门资产净值仍超过20万亿元。这表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净资产来应对高杠杆,在去杠杆过程中完全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稳妥有序。

  当前比中国债务问题更应关注的是全球债务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债务大幅飙升,国际金融协会(IIF)报告显示,2016年末全球债务总额已攀升至217万亿美元,与GDP比值达到327%的历史高位。美欧日央行实施量化宽松,仅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就扩张了近5倍,据测算,目前美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债务总规模高达GDP的350%,未来全球债务风险值得高度重视。

  二、中国政府态度鲜明且有能力有条件最终解决债务问题

  中国解决债务问题的态度始终是真抓实干、问题导向和不断深入。中国政府对于控制债务水平的态度明确且高度重视,并非IMF所说“不愿遏制”和为达到2020年GDP目标而“不惜一切”容忍负债水平持续快速上升。与此相反,中国政府更清楚目前中国经济高杠杆尤其是企业部门杠杆率仍然过高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继续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首先,重点推动国有企业降杠杆,积极开展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以及其他各类债务重组,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国有企业负债杠杆自我和外部约束机制,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控制杠杆率上升。其次,将去杠杆与去产能有机结合,加快僵尸企业的重组整合,积极探索僵尸企业债务有效处置方式,减少低效企业对资源的占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再次,以债转股为契机推动企业深化改革,推动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中国有能力通过强化监管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和部署,未来将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金融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动有序释放风险压力,及时稳妥化解风险隐患,积极防范产生新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于风险较为突出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以及属地风险的防范责任,对地方债务实行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这将在源头上有效遏制地方债务风险,有利于从根本上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无序扩张。

  中国经济有条件通过保持中高速增长进而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和微观企业利润也将不断改善和相应增长,这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支撑,不断夯实中长期债务风险防控能力。此外,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更加规范、更加透明,中国债务风险将得到有效化解。

  总体而言,债务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对中国债务风险状况不宜简单解读,一些所谓“国际经验”并未充分考虑中国债务问题的特殊性,也未考虑中国政府多种措施降低债务水平出现的新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一个阶段的较高债务水平难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大局,也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改革工作的既定路径和政策定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有条件、有能力更加趋向稳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