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关键之年抓关键

发稿时间:2017-02-14 10:29:48
来源:中国改革网作者:秦国文

  同志们:

  这次会议最后冠名为全省改革办工作会议,是永文秘书长亲自审定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央改革领导小组系列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第八次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及部署全年改革要点。刚才友根和超雄两位处长在操作层面上就一些工作作了安排,讲得很细致也很到位,目的是帮助大家更好、更准确、更高效地落实各项任务。等下,云寿主任还会强调相关工作,我先讲几点意见。

  今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大家对这句话应该都不陌生。元月份,我和改革办的几位同志,分四个片区召开了基层改革探索试点会议。我当时就关键之年怎么抓关键这个命题,讲了“六个关键”,即要抓住关键性领域,找准关键性问题,盯住关键性项目,拿出关键性举措,取得关键性突破,收获关键性成效。这六个关键是从整体层面上讲的。那么,在操作层面上,改革办的同志抓什么?以什么为抓手?我在这里再讲“四个关键”,供大家参考。

  一、从任务上来说,抓计划是关键

  落实任务总是从计划开始的,而抓计划的关键又是什么?我认为是三个字:早、准、细。

  “早”,就是安排要早。月初,永文秘书长亲自带队到中央改革办汇报衔接工作,中央改革办穆虹主任介绍,习总书记十分关心计划的安排,早就交代中央改革办,要把计划做早些,以便地方更早更主动地安排工作。因此,去年12月31日,中央召开第八次深改领导小组会,就审议通过了2015年的改革要点,给地方留出了足够时间。省委改革办紧跟中央的节奏、节拍,从去年12月份开始,就在思考谋划2015年工作要点。中央的要点一出来,我们便按照“三个一体”的要求,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省两个要点呈请省委深改组第八次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时间是非常早的,质量也是较高的,相关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建议,各市州尽可能在3月底,结合省里的要点和本地实际,把要点确定下来,为全年工作争取主动。各专项小组不一定再搞什么要点,但要把省委要点里面的责任单位、完成时间明确下来。这就是早,安排越早,关键之年的关键之仗就会打得越主动。

  “准”,就是内容要准。中央改革办指出,这次深化改革是方方面面的改革,面很宽,任务很多,必须安排妥当,才能保证有序。计划内容要准,这里面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稳定性,也就是说计划的安排首先应当是严肃的,一经列上,从年初至年尾,基本上要不变才好,这样,大家才能依计划、依安排有序落实任务,否则,就会无所适从,必打乱仗。还有一个是针对性,也就是说制定要点时,不能只看上面怎么干,拿上级的改革要点抄一下就完事,而要针对本地的实际有所侧重,有所创新。凡是一味地看上面怎么搞就怎么搞的,我看大多都是落后地区的表现。沿海发达地区,就不是这样,有些中央还没有安排,他们感觉方向是对的,与中央是一致的,又是当地发展所需的,就开始干,开始改,所以他们总是赢得主动,赢得先机。比如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机构改革等项目,江苏、浙江等省20多年前就改过。由此,我悟到一个道理,先进是闯出来的,落后是等出来的。守盛书记讲,“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这需要我们齐头并进,大家比着跑、加油跑,如果仍然抱着等的思想、看的状态,就注定要落后。

  “细”,就是操作要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央部委对当年的改革任务都是倒排到月的。对于细,也许有些人不习惯,于是对细致的要求往往会有牢骚“我们年底完成的事,每个月哪里搞得了那么细”,不过我也想说句武断点的话,搞不得这么细就不是完成任务的样子。细,也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操作性。大家从中央的改革要点、省里的改革要点就看得出,这些要点基本上都是些干货,都是可考核、可监测的硬东西,一句话就是一项任务,没有什么过渡,没有穿靴带帽。市州也要这样,不要做过多的文字修饰,要的应当都是具有操作性的干货。二是有预见性。今年,省委改革办创新提出“1+4”计划模式,在定要点的同时,把要审议的项目、要评估的项目、要试点的项目、要报备的项目全都列出来,目的就是增强计划的预见性,做到计划在先、要求在先。这个工作做到位后,全年改革任务的推进调度就会有序的多。这些都是个细活,我认为也是市州应当跟进的细活。这样一来,整个计划就把需要考虑的细节基本都考虑进去了,就是可操作的,是科学的。

  二、从工作上来说,抓网络是关键

  大家都知道,要推一项工作,特别是带有全局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一定要构建一个工作网络。改革工作也是这样,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省“两个全面”,都在改革办统筹,没有一个网络,工作注定是抓不好的。改革开局之年总体效果良好,如果说还存在一些问题的话,我认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络还不健全,市州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没有完全到位,机制还没有正常运行起来。因此,今年一定要下决心尽快把工作网络健全起来。而抓网络的关键,我认为也在于三个字:全、顺、畅。

  “全”,就是要全覆盖。网络要全,否则就会掉链,工作就落实不了。省委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工作网络的健全非常重视、支持,在第七次领导小组会上又同意设改革督办专员,这样,改革的五个层级的网络模型就已基本构建。当前,我们正在按这个网络框架配齐人员,以实现改革工作队伍在部门和领域的全覆盖。在这个网络中,改革领导小组下有改革办,在专项小组下有联络员、督办专员、联络办,在部门中有分管领导、联系人。市州也可以参照这种模式去构建完善工作网络。

  “顺”,就是关系要顺。一是上下关系要顺。就是指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小组联络办、改革部门联系人等上下关系要顺。过去的一年,在这个关系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改革办与联络办、部门有一段时间有过不顺的现象,事项的重复、交错一定程度存在;还比如联络办与联络员之间,由于不在同一个部门,也有工作推诿、扯皮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去年的工作关系上明确了“五个随走”的原则,大家仔细看看湘改办发〔2015〕3号通知,里面已经写得很清楚,要据此把关系理顺。二是左右关系要顺。有一段时间,省委改革办对改革事项的调度也有过失控的感觉,大家对什么事项要经什么环节、走什么程序不是十分明晰,全国也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后来我们向中央改革办请教,特别是炯芳秘书长亲赴中央改革衔接后,我们制定了一个规范,算是基本把这些关系理顺了。目前,我们湖南的做法在全国都算相对做得好的。关于规范的内容大家都已知晓,我就不赘述了,在这里我只提醒大家记住一条,所有的改革事项,都不应脱离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工作系统,脱离了,就容易出现衔接问题。

  “畅”,就是运行要畅。网络出来了,关系理顺了,还要运行顺畅。运行顺畅需要什么,我认为需要两个因素,一是信息流,有网络但没有信息流,就是失控的、无用的、瘫痪的,基本上不起作用。信息要源源不断地报上来,如同工厂生产一个高质量的产品,一定得有全面、准确、丰富的信息流,不断地检测、反馈、调整,才会有好的产品质量。所以说报送一定质量的信息,必须得坚持。二是力度感,大家都知道,网络上的物质要流动是需要压力差、要动力的,力度越大,流动就越快。工作网络也是如此,处在网络上的每个人必须使力,网络才会运行高速,这个力如何能够实现最大化呢?我经常讲到三个力:挖潜力、聚合力、借外力。尤其是借外力,那是一门工作艺术,善用者,可以收到以一当十的功效。当然,非专职人员在用力上有一定的困难,但就像上午永文秘书长说的,既然安排你来搞这个事情,就得至少有一半的精力在这,就必须把这些工作做好。

  三、从推进上说,抓机制是关键

  改革办不管人、不管钱、不管项目,怎么办?得靠制度和机制,得以改革的精神抓改革。而抓机制的关键,我认为也是三个字:活、强、宽。

  “活”,就是应用要活。月初的时候,我们向中央改革办汇报了我省“两规则、一细则”、“两办法、一规范”的推进机制。“两规则、一细则”全国各地基本都一样,但是“两办法、一规范”是我们湖南的特色,是“两规则、一细则”在湖南活的应用。中央改革办对我们汇报的两项特色工作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一是基层探索试点,认为改革办能牵头提出一系列原创选题不简单,并表示将密切关注;二是这套推进机制,认为我们是做得最早也是最全的,可以在全国推广我们的经验。这套机制现已基本成熟,市州有创新更好,没有创新,就可以尽快复制应用。我们说机制要用活,那么活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就是要活在发挥两个作用上:一个是推手作用,一个是参谋作用。做项目的推手,做改革的参谋,这是我们改革办的两大职责。做项目的推手,出什么成果?出进度;做改革的参谋,出什么成果?出报告。改革办的同志就是要不断的出这两个东西。不断的出这两个东西,改革事业就能不断推向前进;不断的出这两个东西,改革办的地位也就会越来越高。

  “强”,就是推力要强。机制不能是软绵绵的。推力要强,体现在哪?一是要有刚性;二是要有韧性。要有刚性就是制度设计要尽可能严谨缜密,做到无空子可钻。改革任务这么重,没有硬措施不行。改革办在制度机制的设计上,首先就不能给自己留余地、留空隙,而应当把压力调到上限。当然这就势必也会传导到整个工作系统,比如说任务倒排这件事,我们是较了真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大家想清楚就会明白,不这样做是不行的,中央部委都只能这样做,否则任务完成一定会落空。但我们也不是不通情理的,我们考虑了很多情况,包括上午大家提到的。有的同志说有些事不是每个月界限那么明显,有的可能会横跨数个月,其实这更简单,在月报的时候只需几句话说明,到当完成的月份详报就行。大家要能理解,我知道大家都是忙人,手头上的事不少,但改革重任在肩,要想没有一点压力,肯定是搞不好的。。再一个就是要有韧性。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韧性,往往就会半途而废。为什么有些人干不成一件事,甚至一辈子也干不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没有韧性,没有坚持到最后。我曾经讲过一个观点“克服半坡现象”,后来写成文章发表了,说的就是工作中的一种现象,一些干部因缺乏不变的定力、不竭的动力、不屈的毅力、不散的合力,像爬坡一样,总是爬到一半,歇口气又掉下来了,永远达不到坡顶,欣赏无限风光。改革不同于一般工作,更是如此,没有韧性,就冲不破阻力,见不到红利。

  “宽”,触角要宽。机制的运行不能出现盲区,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延伸触角光整章建制还不够,必须推进动态管理信息化。我们人手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而手段方法的创新运用是无限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一些现代手段延伸我们的触角。省委改革办根据省委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审议的改革推进机制,正研究开发一个全面深化改革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包括决策资讯和项目管理,中央改革办对我们这套管理办法和管理思路是充分肯定的。改革事项信息化管理的运用必将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可以让管理触角延伸每个角落成为可能;二是可以让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抓重点项目得以实现。这样,改革办在履行项目推手、改革参谋两项职能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四、从落实上来说,抓督察是关键

  上午永文秘书长专门讲了改革督察,大家都知道这个督察和过去的督查是不一样的。在抓落实上,我们就是要抓好督察这个关键,怎么样抓好督察,也是三个字:硬、精、实。

  “硬”,就是作风要硬。制度硬,也要作风硬。再好的制度在实施中也可能是有漏洞的,但如果我们作风过硬,完全可以弥补。作风硬,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敢于较真,不怕得罪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有的人总是怕得罪人,但最终也没做出一个好人来。这些人没有搞清楚一个道理:怕得罪少数人,就会得罪多数人;怕得罪该得罪的人,就会得罪不该得罪的,而且得罪了多数人,也未必能讨好少数人,因为这些少数人也看不起你,会在心底里讲你这个人黏黏糊糊,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所以,做好人,做老好人,是做不出好人来的。有些事情该较劲的就较劲,该碰硬的就碰硬,要看得清本质,拉得下情面。我来改革办快一年了,我们在推进改革任务中,较过不少真,我看也没得罪谁,相反,省里领导还非常支持。所以,推动工作,你越是怕这怕那,越是麻烦无断,后患无穷。

  “精”,就是业务要精。抓工作要精明,不能糊涂,否则总是被人糊弄。改革系统的同志都是各单位选调过来的精兵强将,你说要熟悉哪一个事情,去钻透哪一个事情,这都不难,但是难就难在今天我们所干的活是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六位一体”,要想成为全领域专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这里讲业务要精,主要是把握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在大方向上把握,第二是要在关键点上把握,能够在这两方面把握,也算是精的了。从大方向上把握,说难也难,说易也易,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时时处处要把握好中央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不断加强学习,如果能够把习总书记的讲话和几次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吃透,大方向把握就不会错,能够把三中全会决定、四中全会决定吃透,长远的大方向把握也不会错。关键点上把握主要是针对具体方案来的,其实也不难,因为我们改革办在权力和利益上有超脱性。我认为,有些权力部门做顶层设计时不是看不到问题,而是摆脱不了问题,是因革自己的命,下不了手而已。所以,我们还是有方法的,业务并不一定是全能,但把关同样可以精到,况且我们还有专家团队可用,有第三方评估方法可用。

  “实”,就是工作要实。督察是好手段,但工作不实也是空的。督察怎么抓?主要是两种形式,一个是经常性督察,一个是专项督察。经常性督察,比如说中期督察、年终督察,这是比较全面的,涉及项目和工作各个方面。专项督察,就是对一些重要的改革任务,对一些推进过程当中与其他改革项目关联度较高,推进的阻力和问题可能较大、较多的改革事项进行督察,这种督察灵活性强、针对性强,是以后的主要督察方式。下去督察,带什么?我认为关键是带好两样东西,一样是尺子,一样是鞭子。带着尺子,就是锁定目标、标准去评、去量,测出成效来,测出差距来;带着鞭子,就是要把督察的职能用够、用足,督察与原来的督查是不一样的,督察是可以问责、纠责的。如果我们把这个督察做实了,做到周期性督察和专项督察相结合,带着目标,带着手段,带着尺子,带着鞭子进行督察,改革项目就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总之,我们责任重大,空间也巨大。我们的工作状态好,改革的状态就会更好;我们的工作效果好,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的效果也就会更好。今后,全省改革系统要加强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努力把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关键之年的关键之为。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