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深圳粤海街道探索破解“熟人小区”治理难题

发稿时间:2021-12-08 14:31:48   来源:粤海街道党工委  

  超大城市的小区流动人口多、人员陌生化、外来人员融入难、矛盾纠纷繁杂等问题凸显成为持续困扰中国大城市的普遍难题。粤海街道作为全国知名经济与科技街道,商住混杂,是我国人口密度极高的典型街道。为应对陌生人社会挑战,街道党工委在区委领导下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改革,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从强化精神内核出发,增强居民情感连接,破解内生治理资源不足难题,是深圳社会治理领域的先行示范探索,为全国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参考借鉴。

  当前我国“熟人小区”营造的主要挑战

  一是社区党委、工作站(居委会)忙于行政应急事务,小区党支部动能尚待开发,核心引领作用亟需加强,居民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调动。二是小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难度大,造成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履职不规范,物业矛盾多发;贤达能人往往单兵作战,持续参与动力不足;楼栋长作为零距离治理力量与其他主体常态化联动少。三是小区居民间交往少,外来居民缺乏融入的平台渠道,陌生人社会、原子化社会问题持续存在。自组织自身专业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组织活动频率低,活动内容浮于表面。

  粤海街道深入探索党建引领“熟人小区”改革

  先行探索推动党建力量下沉的组织机制,激活小区居民参与热情。推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大支部”工作机制,在16个社区全面建立由区、街道、社区领导干部组成的“三人指挥组”,完善社区党委分片包干工作机制,建立小区楼栋共治小组,让力量资源下沉治理和服务一线,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带动居民参与热情。完善《粤海街道小区党支部赋权赋责赋能工作指引》,推动“赋权”,组建近百个小区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在小区全覆盖,同时,保障支部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的评价推选权、民生微实事的主导权等;推动“赋责”,支持支部主动承担小区重大工作,要求新成立的业委会中至少50%成员是党员,推行交叉任职、协调联动;推动“赋能”,通过“支部书记接待日”、“敲门行动”等形式,让支部参与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引导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等力量与小区党组织开展“三个一”结对共建活动,每季度至少一次结对活动、一件为民实事、每年参与至少一件纠纷调处,2021年以来,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60余份,结对开展活动、提供服务160余个,切实提升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和社会号召力。

  增加力量联动资源链接,引导多元主体高效协同参与“熟人小区”创建。健全“街-社区-小区”三级物业管理指导机制,街道物业管理指导委员会促进会联动街道科室,聘请法律专家,制定实施细则,为社区物业管理指导委员会提供业务和资源支持;社区物业管理指导委员会,配备法律、工程、财务等专业指导力量,开展业委会换届人选考察、实施任前谈话等工作;向小区派出物业监督指导小组,强化小区党支部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监督。与改革前比,物业矛盾下降65.1%。赋予能人、贤人议事权、建议权、监督权、评议权“四大权力”,参与小区协商议事,参与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履职监督和评议等,成为民微项目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引导楼栋长群体发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枢纽性角色,构建街道楼栋长联合会、社区楼栋长分会的组织框架,按网格清晰职责,建立分级管理、联合巡查、月度例会的工作办法,打通治理“神经末梢”。

  构建营造熟人社会的平台,形成共融共情的小区家园意识。依托南山区委区政府构建的“党群G+”服务体系,与政务、民政等信息系统有机融合,在“共融”方面下功夫,运用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全面覆盖建成“党群G+”生活馆、安心驿站等平台,融入政务、警务等场景化党群服务。聚焦社区新兴领域人群,打造“蜂汇一条街”、建设“暖蜂驿站”,为城市无名英雄们提供如厕、歇脚等“关爱”服务,打破隔阂引导融入小区治理。发挥各小区党支部引领作用,联合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自组织等力量,打造“小区党群微阵地”,搭建协商议事、共建共治的平台,立足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开展治理和服务活动。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小区协商议事160余场、解决问题近170个、达成共识110余项,推动建立邻里公约,消除安全隐患等。发挥自组织与群众的“共情”优势,建立社区级枢纽型自组织平台,孵化出110余个自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区开放日、爱心公益服务等活动。结合本土文化、高新企业多等家园特色,举办“舌尖上的大冲”美食节、“红色科普行”系列活动、创建“海珠15分钟活力生活圈”、打造“印象南油”打卡点等,营造有吸引力的“家园”氛围。

  启示与建议

  将营造熟人社会的精神内核,作为我国深化社区治理改革的方向。城市化浪潮中,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文化风俗各异,沟通互动较少,心理距离较远。在未来工作上要突破传统平台和队伍建设的局限,要重点培养社群意识,强化彼此心理认同,将“家园”意识从地缘亲近引向情感认同和归属转变,形成具有精神内核的,能聚民心暖人心的小区家园。

  充分激活群众自主参与意识与内生动力,是破除政府大包大揽、降低治理成本的关键。群众在社区中有彼此的熟络与身份认同,才有参与社区治理获得自我实现与群体荣誉的精神与心理动力,充分激发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关心身边事,才能充分挖掘群众自治内生动力,破除政府独包全揽的局面。

  建议将挖掘、培育、用好贤达能人作为小区治理的重要指标,让贤达能人成为自治的重要力量。贤达能人有才德有声望,有号召力和动员力,是社区的“好帮手”,社区党委应在“挖掘”“培育”“用好”贤达能人上下功夫。加强贤达能人激励,授予社会荣誉、推荐为人大代表、提供积分入户政策支持等。建立完善贤达能人的赋权赋能机制,为贤达能人搭平台,提供资源和力量支持。

  必须发挥各类自组织专业优势,创办有特色、能聚人气的小区特色IP活动。自组织是组织各类居民活动的重要力量,可通过完善活动创新激励、活动资金支持等机制,引导自组织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更为专业的社区活动,以共同兴趣为出发点组织更多有“共情”的活动,凝聚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富有特色、和谐美满的小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