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以集成思维破解难题 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 济南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发稿时间:2020-03-31 13:10:10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蒋晓光(中共济南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单一改革举措成效难以发挥,必须强化系统性集成改革。去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集成思维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高效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啃下一批阻碍改革创新的“硬骨头”,制度红利加速释放,极大地激发了济南市高质量发展活力。

  推进经济领域集成改革

  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经济领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效应,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济南市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期,用足用活中央赋予的试验权、改革权、先行权,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用新动能强力驱动产业升级。坚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不断健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效制度供给,全市新动能增加值占比接近60%。以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为抓手,出台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迈进。

  大力推进“便利化”改革,用新理念强力赋能实体经济。以普惠便利为改革方向,用好金融企业聚集优势,全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围绕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创新推出数字金融一贷通“101”模式,1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零跑腿、零抵押、零服务费,累计为全市1.8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支持资金超过37亿元。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用新机制强力凸显知识价值。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按照不像高校、不像科研院所、不像企业、也不像事业单位的“四不像”模式,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出台《济南市鼓励支持“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构筑创新生态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等10多家“四不像”机构落户济南。

  推进政务服务领域集成改革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坚持把企业服务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民生服务放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连续推出行政审批服务创新举措,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良性机制,济南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第7位。

  强力推进“一次办成”改革。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落实“店小二”服务理念,推出涵盖开办企业、登记财产、跨境贸易、政务服务等18类77项改革举措。全面推行服务事项一窗办、网上办、就近办、简化办、舒心办、督着办,完善全链条、闭合式审批运行机制,打造济南特色的“在泉城全办成”品牌。

  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首创“一链办理、六证齐发”,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最短47分钟,出口退税实现“即办即退”,“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成为全国样板。大力推进审批流程再造,首创的“拿地即开工”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全力打通数据壁垒、数据烟囱。济南市构建统一平台受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物流快递、统一热线服务的“一网通办”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在网上办事更快捷、更便利。强力推进纸质证明电子化、电子证照系统应用和业务办理全链条运行,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实现“一次认证,全程通行”。

  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集成改革

  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济南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五个振兴”要求,全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围绕“人往哪里去”,大力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市5828个涉农村居中,99.85%完成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99.1%完成登记赋码。

  围绕“钱从哪里来”,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力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加快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扎实开展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抵押农地12万亩,发放农业担保贷款近5亿元。深化“三台共建”模式,基本形成贯通市县镇村四级的产权交易市场,12类农村产权入市流转交易。

  围绕“地由谁来种”,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夯实农村产业振兴基础。健全完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

  推进民生领域集成改革

  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百姓

  坚持把改革着力点放在群众最惦念、最揪心的地方,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年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8%,济南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4位。

  着力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实施教育设施与首期住宅“五同步”改革,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40所,新增学位5.97万个。

  着力深化城市建设管理改革。坚持改革治堵改革,因地制宜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和超级车道,城市路网体系日益完善;深化“智慧城管”改革,构建一体化“智慧城市大脑”指挥调度体系,发布全球首个智慧城市运营国际标准,获评全国“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

  着力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组建市、区、街三级“大城管”格局,深入推进“行走城管”模式,创新会商式执法、圆桌式对话机制。建立物业党建“1+X”制度体系,完善基层网格“多网合一”管理模式,整合基层治理网格1.4万多个,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100%。

  推进党建领域集成改革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党建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证。济南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探索建立干部澄清保护、正向激励等机制,营造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科学选人用人机制,打破论资排辈惯例。制定出台“出彩型”干部提拔使用办法,以实绩论英雄,注重在改革发展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优秀干部。

  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台正向激励实施办法和关心关爱干部“1+4”文件体系,以立法形式出台绩效管理条例,出台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办法,鼓励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为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兜住底”。

  建立健全澄清保护机制,打破诬告陷害误区。制定出台《关于党员干部澄清保护办法》,构建澄清保护、容错纠错、关爱回访、监督执纪工作体系,形成常态化的干部澄清保护工作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