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城市基层治理的“横向+纵向”创新实践

发稿时间:2019-10-14 15:01:1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卢斌

  2019年5月,中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破解“城市治理赤字”,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2016年以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坚持以城市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创新,先后构建了以“党建主导型业委会”为抓手的横向自治平台和以“群团组织带动型社会组织”为抓手的纵向组织纽带,努力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创新“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建设,构建横向的自治平台

  西陵区创新了“三大举措”,全面推进“业委会组建100%覆盖工程”。一是创新了“临时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在全区277个小区全覆盖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先把业主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再去组织广大业主,实现了党的手臂向小区、家庭、居民个人等领域覆盖。二是开展了“党员责任区闪光行动”。像“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划分出党员“责任区”5179个,发动全区党员带领市民参与治理。据统计,在277个业委会中,有党员的业委会占82%。三是搭建了小区自治平台。以“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为基础,建立了居民协商议事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参与自治,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

  仅仅一年半时间,全区的业委会组建率从2015年底的28%增长至2017年6月的100%,组建速度在全国中等城市领先。“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建设的模式,获评2018年“湖北十大党建品牌”,为全省103个县市区中的唯一。治理经验先后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单位向全国推介。夯实了基层党建的“源头工程”,逐步破解了城市党建中的“前沿堡垒”难题。将党员力量从社区下沉到小区,形成了“街道—社区—小区”的组织链条。夯实了小区自治的“支点工程”,逐步破解了城市居民的“组织化”难题。以小区为单元,以住户家庭为基点,全覆盖组建了277个小区业委会,网络了家庭9万个、市民近30万人,城市居民被高效地“组织化”。夯实了基层民主的“平台工程”,逐步破解了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基层民主路径”难题。依托277个业主协商议事平台,将协商议事会开到了业主家中,搭建了民主路径。夯实了幸福生活的“邻里工程”,逐步破解了城市的“陌生人社会”难题。以业委会为载体,让“陌邻”变成了“睦邻”,促进了楼上楼下“一家亲”。夯实了城市治理的“细胞工程”,逐步破解了小区“城市病”难题。近年来,业委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效化解了小区“停车难、治安难、环卫难、电梯管养难”等问题。

  创新“群团组织带动型社会组织”建设,构建纵向的组织纽带

  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具有天然亲近性。2018年以来,西陵区创新“三大行动”,形成了“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市民群众”的治理格局。西陵区探索的以“群团组织带动型社会组织”,被列为中央统战部2019年创新示范项目。一是开展了群团认领行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工商联、区侨联、区残联、区文联等8家群团组织,对全区311个社会组织进行了科学分类,共分为经济服务、科技科普、文化文艺、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家庭教育、法治维权、矛盾调处、养老助残、慈善帮扶等10大类别。通过主动认领和归口联系,合力推动社会组织转型升级。二是开展了精准扶持行动。区财政设立了500万元专项资金。对首次获得3A以上等级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社会组织给予奖励。对萌芽型、种子型社会组织,给予专项帮扶。三是开展了志愿服务行动。今年,辖区社会组织共开展了环境保护、家庭教育、帮扶关爱等主题活动190余次,带动2万多人参与。其中,“三峡蚁工”组织沿江清理垃圾活动52场次。

  群团组织拓展了“新阵地”。立足区情,在“强三性、去四化”中创新了“接地气”,探索了群团组织的改革路径,开辟了群团工作的新天地。社会组织找到了“新娘家”。通过群团组织的带动,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有序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党政部门增添了“新帮手”。克服了党政部门“单兵作战”、群团组织“光杆司令”、社会组织“势单力薄”等困局,形成了“上下衔接、立体覆盖、高效便捷”的服务格局。城市治理补齐了“新短板”。社会组织是“第三部门”,弥补了政府顾不上做、企业不愿做、个体难以做的服务“空白”,起到了“加油站”、“减震器”的作用。城市人文构筑了“新高地”。搭建了群众文化发展的平台,培育了一批基层文化组织,形成了民族团结、清风廉政、法治建设等城市人文,逐步建成了“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城市试验田”。

  两大创新实践的“城市治理启示”

  城市党建是城市治理的核心引领。坚持以城市党建为核心引领,紧扣城市治理的源头,将城市党建延伸到小区治理的全过程,夯实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把“碎片化”的党建资源转化为“一体化”的治理力量。

  公共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发展方向。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树牢“共管共治、共建共享”的公共治理观,推动单一治理走向公共治理,促进城市治理纵横结合、有机协同、优势互补。

  市民自治是城市治理的当务之急。发挥好市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坚持提升市民自治能力,从培育公民素养、契约精神、规则意识等方面入手,让广大市民从封闭空间、虚拟空间走向共同生活空间。

  “物化”的权益平台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支撑。从城市的基础单元——居民小区开始,以业委会为支点,网络社会人、家庭、小区组成的利益群体。逐步增强业委会的工作能力,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

  “人本化”的组织结构是城市治理的关键纽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搭建好政府、市民、社会的组织平台,推动业委会、社会组织等“第三部门”与政府团结协商、共治共享,着力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