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嘉创新打造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有效破解农村“小微权力”监督难题

发稿时间:2019-10-10 14:05:51
来源:永嘉县委改革办

  为破解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失序、资源处置不当等“三资”监管问题,防范村级“小微权力”腐败发生,永嘉县立足长期实践经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率浙江省之先创新打造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集“三资”全面监管、审批线上监督、数据综合分析、风险实时预警、流转阳光公开等五大功能于一体,彻底解决了农村“三资”监管不力、监管不足等难题,有力推动基层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该系统在瓯北街道试运行5个多月以来,涉农村“三资”问题初信初访件同比下降84%,村社干部涉“三资”违纪违法案件零发生。

  一、全方位实施监管。该系统实现了农村“三资”监管的“三个转变”,有效破解村级“三资”监管领域资产资源难监管、合同履行缺监督、审批把关宽松软等问题。一是让监管内容“由单到全”。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是集管理、监督、公开、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监管平台。在注重常规资金支出的审批管理外,系统突出“三资”收入的全面管控,将资金收入、资产性收入、资源性收入全部纳入系统监管。改变原来的单一结构,并建立票据库、合同库、系统管理库,把“死台账”变成“活数据”。实行“三资”信息化管理,确保“三资”管理与运行情况可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有效破解“只管钱、不管物”“只管账、不管事”“只管支、不管收”等问题。二是让合同监督“从无到有”。由于当前农村产权交易和小额工程交易大多为直接发包或邀请招标,招投标过程和合同内容均不可控,存在着较大的暗箱操作隐患,难以实行实时有效的监督。永嘉县利用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将村集体“三资”各种经济合同的签订单位、签订时间、合同期限、合同金额和款项入账时间等信息全部进行分类建档,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合同管理库,使合同履行监管由原来的村内保留、无从监督变为信息化录入、全过程监管,确保农村合同管理与运行情况可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和到期预警。三是让审批监管“由松到紧”。实行资金往来网上审批模式,将审批流程高度标准化、模式化,审批责任层级化、固定化。让每层审批成为后续审批的必备条件,整个流程全程留痕,可追溯、可倒查,有效解决常见的“一人外出,全程停滞”“手续不齐面子凑”“签个字等一周”“资金先付手续再补”等问题,使审批环节从原本不可控、难监督、易松懈、效率低的面对面审批变为可控、可监督、严紧实、时效的网上直审,确保审批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把关,资金往来客观公正。通过审批监管模式的优化再造,当前瓯北街道共否决村居资金审批22笔,涉及金额131万元。

  二、全流程实时监督。永嘉县抓实抓好数据分析比对、即时预警监督、财务结算非现金化等关键环节,有效破解村级“三资”监管中存在的资金、资产去向不透明、动态难把握和监督不精准等问题。一是数据分析“大掌控”。将农村“三资”账本、合同等通过数据化手段搬到网络系统上,定期对纳入平台监管的数据进行筛查,“一键”分析农村“三资”收支情况、资金变动情况、资产利用情况,“一图”直观各村资产财务的运行质量、风险状况、预警处置情况。“一键一图”使“三资”底数和问题尽收眼底、一手把控,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监督和线下核查,有效提升监督效率。二是风险预警“双互动”。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设置了农村“三资”动态预警子系统,将防范之策融入到程序设计中,对5类27项廉政风险进行实时预警,如在合同预警方面,系统设置合同金额过低、收款计划不符、合同收款不增、收款时间延迟、合同到期预警、未审发包六大预警项,及时预警合同履行中的可疑问题,并随时推送给“三资”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便于职能部门与村级双向互动,及时整改纠正。试运行以来,瓯北街道共处理预警信息35条。三是村级支付“零现金”。针对农村资产村帐统管中存在的账外资金易发多发、失控失管的问题,永嘉县实行“阳光村务卡”制度,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所有流入、流出资金全过程均由银行转账或由村务卡支付,大大减少中间环节,形成收支非现金结算的闭环管理,实现“账户实时监管、支出实时审核、财务实时对账”。同时,联合银行实现对村务小额支付的全面监控,一旦发生资金支出,相关监管人就能立刻收到用卡提醒,每月月底“三资”管理系统还会自动收到当月村务卡对账单。

  三、全过程透明公开。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突出“全民全面、全程深度”,做实做深公开文章,破解群众知情难、参与难、监督难等顽疾。一是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公开。建立公开平台,让应公开数据生成报表通过公开栏、触摸屏等途径全面公开,并创新现代方式,将公开信息从“线下”搬到“线上”,村民可通过登录网络平台、手机APP实时查询农村“三资”流转情况。从瓯北街道试运行情况来看,群众对村务管理满意度达到100%。二是实现“过程+结果”全程公开。在原有只公开资金流转结果的基础上,增加公开资金入笼、资产入账、决策上会、资金使用和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并将“五议两公开”记录、村两委会议记录等收支依据、合同票据作为公开内容,使村民经申请后就可直观看到从事前的民主决议、事中的交易信息到事后的成交结果等整个资金变动过程真正实现了“过程+结果”全面公开,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实现“交易+执行”深度公开。打通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数据关卡,凡是标的额在5万元以上的农村资源交易都要求在县产权服务中心平台上交易,使农村“三资”与产权交易信息共享、无缝对接,全流程公开透明,并结合合同监督模块,使临期合同数据直接提供至交易中心,进一步拓宽对合同执行的公开监督,改变了过去交易价格、交易对象、交易期限由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今年以来已共交易农村资产372笔,交易额1.74亿元。

  附件:农村“三资”改革前后成效对比图

  附件

  农村“三资”改革前后成效对比图

项目

改革前

改革后

成效

收支监管

注重常规的资金支出审批管理,对收入管理比较粗放。

深化资金支出监管的同时,强化“三资”收入的全面管控,将资金收入、资产性收入、资源性收入全部纳入系统监管。

收入成闭环,支出标准化,监管更加全面。

合同监督

农村产权交易和小额工程交易大多为直接发包或邀请招标,招投标过程和合同内容均不可控,存在着较大的暗箱操作隐患,难以实行实时监督。

将村集体“三资”的各种经济合同的签订单位、签订时间、合同期限、合同金额和款项入账时间等信息全部进行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建立合同管理库。

信息化录入、全过程监管。

资金审批监管

资金线下审批,审批环节不可控、难监督、易松懈、效率低。

资金网上审批,整个审批全程留痕,可追溯、可倒查。

可控、可监督、严紧实、时效。

大数据分析

人工统计分析财务运行、排名、银行账户等工作费时耗力且不及时。

将农村“三资”账本、合同等通过数据化手段搬到网络系统上,定期对纳入平台监管的数据进行筛查,及时分析。

更好的分析“三资”情况,直观了解各村财务状况,提升监督效率。

风险预警

监督后置,人工抽查、低效被动,无法常态化监督。

5类27项廉政风险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控预警,主动发送预警信息。

职能部门与村级双向互动,开展实时监督。

村级支付

各社区现金提取、支付、留存易导致资金安全无法保障。

使用阳光村务卡,实现村内零星小额支付无现金化。

支付“零现金”。

实时公开

村务公开通过原始公开栏定期公开,时效性差。

让公开数据生成报表,通过公开栏、触摸屏等途径公开,并通过网络平台、手机APP让村民登录实时查询。

公开更加及时,更加阳化。

资产交易

农村产权服务中心与农村“三资”信息不共享。

打通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数据关卡,使农村“三资”与产权交易信息共享、全流程公开透明。

交易更加公开,更加透明。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