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迁安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 加速“北方水城、美丽迁安”的华美蝶变

发稿时间:2019-10-10 14:04:00   来源:迁安市改革办  

  近年来,迁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两山理念”,迁安市划分为产业聚集区、生态涵养区、生活服务区三大主体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让迁安在绿色发展的跑道上跑出漂亮的“加速度”,2018年位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45位。近日,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会议在唐山召开,迁安被确定为观摩点,在治山、理水、润城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效果,得到了与会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以水为魂”,聚焦治水兴水释放生态红利。迁安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6条,河道总长305.3公里,流域面积1126平方公里。围绕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全域治水、清水润城”攻坚行动,水质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巨大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一是彻底清出底子。对迁安市16条河流,制定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各级“河长”逐段踏查,实现了由局部治理向全域治理的转变。深入开展河道矿山尾矿综合治理,集中推进了尾矿库、侵占河道、河道两侧畜禽养殖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清淤河道40.3公里、封堵排污口187个、完成471处涉河问题整治,迁安市河道彻底清出了底子、见到了本色。二是强化源头管控。围绕贯通全域河湖水系,投资7.2亿元实施了西沙河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将打造“民心河”“景观河”,惠及沿岸39个行政村6万名群众。围绕加强城镇污水防治,投资4585万元建设3个城镇组团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450吨,年内可投入使用。围绕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大力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水质提升到Ⅳ类。三是提高综合效益。坚持治水与兴水并举,改变单一的治水模式,做优“水文章”、激活“水经济”,取得了综合效益。投资80亿元实施滦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根除了水患、调节了气候、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更构建了“一河两区两城”城市框架,塑造了“北方水城”名片,打造了省级滦河文化产业区,助推迁安实现了由“魅力钢城”向“北方水城”的精彩蝶变。投资6.5亿元实施三里河生态走廊工程,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世界景观奖”。四是用好创建机遇。2015年3月,迁安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唯一的县级试点。四年多来,抢抓建设机遇,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在21.5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内累计投资24.56亿元,实施各类海绵工程项目189项,实现了“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的建设目标,被《人民日报》誉为“会呼吸的城市”,迁安海绵经验被住建部推向全国。

  二、“以山为骨”,聚焦生态修复实现美丽蝶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改造,使矿区荒山披上绿装。一是坚持绿色开发。按照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矿地和谐的绿色矿山标准,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明确所有采矿权人必须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生产矿山改造升级,统筹兼顾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对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管理水平差的露天矿山进行整合重组,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是深化复垦利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铺开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有主矿山由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发动、督促企业实施治理;无主矿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强力推进生态恢复。积极争取将复垦指标上市交易,收益用于矿山生态修复,解决治理资金不足问题。截止目前,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完成治理面积2.4万亩,百里矿山重批绿装。今年计划投资3.76亿元,完成土地复垦、生态修复4100亩以上。三是推动产业转型。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发展相融合。通过统筹谋划、综合施治,变单体项目修复治理为成区连片修复治理,变单纯绿化修复为山水林田湖综合开发治理。投资6亿元的金岭矿山生态公园项目,借鉴加拿大布查德公园建设经验,将打造世界级矿山生态公园。

  三、“以绿为景”,实施绿化工程擦亮生态底色。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最为靓丽的底色,深入实施“三绿”工程,全力打造“生态绿城”。在城区,深入实施“建绿”工程。坚持“在田园中建城市、在公园中建社区”的理念,大力实施全域化公园战略,累计建设各类城市公园65个,其中千亩以上公园7个,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3.36%、43%,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进园。特别是在南部新城区,舍弃2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收益,投资2亿元建设了龙形、云形绿化带,串联了10多个住宅小区,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环境。在乡村,深入实施“增绿”工程。按照“高大密厚彩”标准,每年都投入近亿元,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工程,完成营造林4万亩以上。目前,迁安市有林地面积达到7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实现了人均一亩林的目标。特别是规划建设了总长138公里的四条生态绿道,并沿线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园区、景区景点150多处,成为发展旅游经济之道、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致富增收之道,被评为全国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市。

  四、“生态优先”,持续调优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改善生态的治本之策,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同时,促进了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一方面,坚定不移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把去产能工作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按照“四个决不允许”要求,在河北省率先制定了《钢铁企业压减装备综合评价办法》,设置了环境保护、工资社保、链条延伸等8项指标,对纳入压减范围的装备进行综合评价,按照分数高低确定压减顺序,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公正推进去产能工作。2013年以来,累计压减炼钢产能1116万吨、炼铁产能946万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典型经验得到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在完成去产能任务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PM2.5平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2。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认真落实河北省委“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求,对照唐山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部署,明确了打造精品钢铁、现代物流、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五大产业板块的发展方向。精品钢铁业,围绕量减值增目标,依托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研究院,全力做好“铸链”文章,首钢15万吨取向硅钢、鑫达220万吨H型钢等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高速线材单体生产基地。深入开展钢铁企业深度治理,投入近百亿元全面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其中首钢迁钢率先实现全工序超低排放。新兴产业,深化与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合作,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英诺特生物制药、葵花药业等入园企业19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亿元。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先后实施了中爱水刺无纺布、迁鹤3D玻璃盖板、三珊陶瓷手机背板等项目,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投资16亿元的中溶科技全球首套焦炉煤气制乙醇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新能源产业实现破题起步。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大力做好“旅游+”“文化+”文章,连续3年举办轩辕黄帝文化周活动,打造了国际山地越野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投资15亿元的中唐·天元谷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库,将成为北方地区兼具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首选目的地。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680.9万人次,增长145.8%,实现旅游总收入63.6亿元,增长138.5%。现代物流业,发挥有物可流、物畅其流的优势,依托北方钢铁物流产业区吸引集聚了天津物产、中铁联合物流等110家企业落户。2018年,实现物流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同时,抢抓“公转铁”政策机遇,投资21亿元实施了地方钢企铁路专用线建设,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汽车运输183万辆次、减排污染物约20万吨。生态建设产业,依托近10万亩废弃矿山,坚持变废为宝,按照“宜耕则耕、宜游则游、宜材则材”的思路,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投资1.5亿元的棒磨山生态修复项目,将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农场;投资3000万元的利合耕养综合体项目,填补了河北省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