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拓展富民产业全链条 开辟精准脱贫新路径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扶贫产业路径选择与实践

发稿时间:2019-05-15 14:39:52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唐先程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坚持把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一切力量服务脱贫攻坚、一切资源聚焦脱贫攻坚的工作理念贯穿脱贫攻坚的始终,紧紧扭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坚持“政府领唱、企业协唱、贫困户主唱”,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县46个贫困村已脱贫摘帽35个,贫困户由2015年识别的13593户60132人减至4606户18491人,贫困发生率由15.21%降到4.73%。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近年来,钟山县因地制宜,精准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搞好规划布局,推动瓜果蔬菜、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贫困群众增收实现“撑竿跳”,脱贫致富信心越来越足。

  大力支持本土优势产业发展。钟山县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地理和气候优势得天独厚,为本土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成功培育了钟山贡柑、昱成柑橘、英家大头菜等本土特色品牌20多个。作为国家农业部划定的最适宜柑桔生产的区域,钟山县贡柑种植历史较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通过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贡柑产业发展,带动一批果农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钟山贡柑种植面积达9.2万亩、投产6万亩,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证书。积极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扩大英家大头菜种植面积,引进农业深加工企业,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目前,“英家大头菜”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灵猴牌”大头菜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首届“中国绿色产业博览会”绿孔雀奖。

  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拓宽致富渠道,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引进钟山温氏乳业万头奶牛养殖项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经营运作,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奶牛生产,通过奶牛“托管”回购、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引导贫困户自主脱贫。目前,基地日产鲜奶62吨,产品直供港澳台和珠三角。同时,聚焦脱贫摘帽目标,合理规划和发展一批以有机富硒黑木耳为代表的,技术要求低、生产周期短、效益产生快、较适合贫困户发展的“短平快”项目。充分发挥钟山县菌美人间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特色农业示范区的作用,创新运用“工厂化生产、基地化养菌、标准化种植管理、品牌化经营”的运作模式,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种植规划、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管理模式,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积极创建全区巾帼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为种植户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引导贫困群众“抱团”发展黑木耳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突出产业造血,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钟山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构建“N+扶贫”新模式,多渠道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带动贫困群众主动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致富,真正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

  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钟山县充分利用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抓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下大力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区提档升级,做好了“旅游+扶贫”的大文章,奏响了旅游惠民富民和助力脱贫攻坚的华彩乐章。延伸拓展旅游产业链条。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链的角度做好全域旅游整体规划,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逐步构建管理科学、结构合理、利益分配较为均衡的旅游产业链。以旅客需求为出发点,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效整合乡村美食、乡村文化等资源,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成功打造了珊瑚镇龙岩、清塘镇里村等一批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以及三台山、龙泉山庄等一批五星级农家乐,进一步带动了农村交通物流、餐饮住宿等行业联动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重点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村道路通达工程,加快推进A级景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的连线道路建设,将现有的乡村旅游片区串联起来,打造了以山水和红色旅游文化为核心的“县城—大田村—廖屋村—荷塘村—玉坡村—英家村—里村”线路,以休闲养生建设为核心的“县城—杨岩塘—龙团—朝南厂”线路,以生态乡村建设为核心的“县城—茅栗岗—上黄龙—底村—龙岩”线路,带动沿线及周边村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增收。重点推进龙头景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旅游景区规划,以百里水墨画廊景区为龙头,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投资6亿元推进百里水墨画廊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以“休闲、旅游、观光”为核心,以“特色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销售”为支撑,以“休闲度假、养生配套,优化乡村土地、农业资源”为基础的大型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惠及农业人口3万余人,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目前,该项目已被确定为国家金融支持旅游扶贫开发重点项目,进一步提高了钟山旅游产业的扶贫带动能力,充分释放了旅游扶贫、旅游富民效能。

  探索“农业+扶贫”模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钟山县以推进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产业扶贫重点,探索创新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从根本上巩固了脱贫成效。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坚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将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建设基础设施,企业、合作社投入产业资金、技术、信息的方式,先后启动建设黑木耳、幸福冲(佳欣果业、佳园果业)贡柑、红花肉牛等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90个以上,做强特色产业品牌,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其中,幸福冲贡柑产业示范区获得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资金、小额信贷入股股金收入、入园务工工资超过3000万元,受益贫困户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了脱贫致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府奖补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市场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模式,鼓励贫困户带资入股参与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4.1亿元,支持贫困户通过自主经营发展县级“5+2”和村级“3+1”等特色产业,通过委托经营入股扶贫企业获得收益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达8057.25万元。加快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相继建立黑木耳、国生养牛、金银花、粉马蹄、罗汉果、肉鸡养殖、养蜂等基地,扩大全县特色产业覆盖面,打造了“果、奶、菜、粉、烟、粮、菌”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各项扶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探索“生态+扶贫”模式,发展生态扶贫产业。钟山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融合,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健康养生等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对立问题,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合理利用生态优势,认真践行有机产业发展理念,积极培育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目前,已投入2700万元发展有机产业,建成有机农业种植基地12个,贡柑、黑木耳、水稻、各类中草药等30个品种获得有机认证,钟山县被评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大种养结合技术循环模式、农牧林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等成熟循环农业模式的示范和推广,提高循环农业的覆盖面。引进“有机农夫”品牌农业,积极探索“稻鱼共生”综合有机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扶持康养产业发展。依托现有的医疗机构和各级养(敬)老院,扎实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1个,乡镇敬老院12个、五保村40个,农村社区幸福院103个,共设有床位1794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导贫困群众参加专业康养技能培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采取“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逐步完善桂东北(钟山县)生态休闲旅游养生长寿示范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提供养生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休闲游玩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

  加强制度创新,推动产业扶贫见实效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是赋予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好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钟山县积极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扶贫体制机制,引导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强化监督检查,推动产业扶贫政策落地见效,构建了多方联动、同向发力的产业扶贫工作格局。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利益协调共享。钟山县大力推进“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运用“公司+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基地+市场+村委+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互利互惠和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让贫困户对接产业、联结企业,实现互利共赢。创新融资方式,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建设、成立农民保险和信贷基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投入、企业唱戏、农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劳务就业、资金入股、土地流转或直接参与生产等方式融进产业,有效增加企业与贫困户的经济效益。同时,坚持在推进“三变”改革、完善村民合作社运营机制、拓宽持续稳定增收渠道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推行“强强联合、无中生有、坐地生金、利益共享、借鸡生蛋”五大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精准脱贫。

  健全正向激励机制,调动产业发展热情。钟山县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作为单位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与帮扶联系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大力提拔使用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对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落实好津补贴,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改善工作条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正确处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尽职担当,非因主观故意出现的失误、造成的损失,打消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顾虑,充分调动和激发扶贫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产业扶贫可持续性的受益机制,坚持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科学统筹落实各项帮扶资金,通过扶贫特色产业奖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式,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激情和热情,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扩大全县特色产业覆盖面。

  落实监督检查机制,推动扶贫责任落实。钟山县创新推行脱贫攻坚战区责任制,严格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实施县处级领导和后盾单位包片区、包点负责制,使脱贫攻坚责任层层落实,并及时有效地研究解决产业扶贫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脱贫攻坚常态化交叉督查工作机制,结合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活动,加强乡镇之间交叉督查。充分运用督查考核结果,实行末位排名约谈制度,对连续多次排名倒数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进行约谈,将督导问责的压力转变为推动脱贫攻坚落实的动力。充分发挥“红黑榜”作用,对督查暗访情况进行通报,坚决严肃查处扶贫领域失职失责行为,倒逼帮扶责任落实,推动扶贫政策和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促进扶贫资金管理领域风清气正。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