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扬州市广陵区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新路径

发稿时间:2017-12-12 09:49:49
来源:扬州市委改革办、市国土局

  扬州市广陵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核心区,既是明清古城所在地和历史文化集聚区,也是全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与此同时,作为全市区域面积最小、土地承载全市最高、发展任务相对较重的中心城区,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作为扬州核心CBD的广陵新城,增量发展的空间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对此,广陵区坚持地面、地上、地下立体联动发展的战略,将地下空间规模复合利用作为未来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创新“规划统筹、技术创新、复合利用、因地制宜”的地下空间开发特色做法,有力推动了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复合利用,并成功创建全省唯一入选的首批13个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四个创新”示范点。

  一、主要做法

  1、以规划统筹为引领,实现立体发展。在城市纵向立体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广陵区组织编制了《广陵新城空间复合利用专项规划》,该规划以空间开发立体化、功能利用复合化、城市交通网络化为原则,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地下综合管线规划相统一,以文昌路为主轴,科学布设地铁站点、地下商业、地下人行道、地下行车与停车系统,形成了地上、地下和平面联动立体发展的格局。在该规划的引导下,广陵区在广陵新城建设了江苏信息产业基地、环球金融城、皇冠假日酒店等一批大规模地下功能设施,目前新城已建成地下空间100万平方米,并在地下空间内部预留了接口,为下一步“地下全联通”奠定了基础。同时,计划再建设地下空间100万平方米,使地下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二层土地空间”。

  2、以技术创新为突破,推动规模开发。以往地下空间开发运用的“后浇带施工法”等技术,难以解决超长、超厚、大体量混凝土浇筑中的裂缝、渗水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广陵区在广陵新城人防综合工程建设中,邀请我国著名混凝土浇筑裂缝控制专家王铁梦教授参与指导,首次运用“跳仓法”技术,对超长混凝土带以50-80米为一仓进行分仓,通过跳仓方式分段浇筑,最终将混凝土带连成整体,一揽子解决了超大规模混凝土浇筑的裂缝、渗水等问题,成功在最深-15米的地下,开掘出面积达7.5万平方米的新空间。该技术的成功实践,为广陵新城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正在建设的总投资90亿元、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的泰达-MSD项目,在建地下空间面积全市最大,达到了25万平方米。

  3、以复合利用为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在解决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技术难题的基础上,广陵区改变了以往地下空间主要以停车、仓储等单一用途为主的局面,将地下空间作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布设了人防、商业、娱乐等多种功能设施。如广陵新城人防综合工程,在非常时期,它是扬州市最大的“诺亚方舟”,可容纳近10万人在此安全地生活数日;在平时,则成为满足市民购物、休闲、娱乐“一站式”需求的游乐“新天地”,成为广陵新城“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工作圈”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同样位于新城的东部市民图书馆,地下两层共4.8万平方米,规划用途除停车外,主要为市民文化活动场所,“畅游地下城、玩转新空间”正日益成为广陵人的现实。

  4、以因地制宜为导向,丰富开发形态。在广陵新城大规模推进地下空间开发的同时,广陵老城区作为扬州的传统商业中心和人口集聚地,饱受空间狭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困扰,同样迫切需要推进地下空间开发。但是考虑到老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开发安全等因素影响,广陵区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地质情况开展多种形态的地下空间开发。如作为集聚扬州最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片区,行车难、停车难成为市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周边文保单位和老旧建筑密集,难以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地下空间。于是广陵区转换思路,充分利用该区域的荷花池湖下空间建设了3万平方米的湖下停车场,并与苏北医院通过地下走廊联通,极大缓解了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为市民就医、就学提供了最大便利。

  二、取得成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广陵区通过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复合利用,实现了空间形态的纵向开发,不仅体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也是建设紧凑型城市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三大效应。

  1、探索了城市核心区空间利用的新模式。当前,在建设用地“减量化”背景下,以广陵区为代表的城市核心区新增建设用地普遍极为有限,传统铺摊子、摊大饼平面发展的粗放用地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要眼光向内,通过空间立体开发、复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广陵区的实践证明,通过技术创新,地下空间已成为扩大城市发展容量、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城市功能集聚、土地价值较高、人群高度集中的城市核心区空间利用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2、验证完善了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的新技术。广陵新城人防综合工程通过运用“跳仓法”,取消了永久施工缝和后浇带,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耐久性及抗渗性,极大提高了地下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解放了大体量混凝土结构施工困难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制约,为丰富和拓展建筑的使用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降低了工程实施的难度。一方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该工程建设成本下降了25%,建设工期缩短了30%。另一方面,项目建设单位边实践、边总结、变提升,形成了超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整体跳仓法施工工法,先后获评省级和国家级工法,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同样由该项目建设单位承建的江苏省泰州市金融中心地下工程,采用“跳仓法”建成了面积达18.8万平方米的整体地下室,一次开挖面积全省最大,充分表明该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3、促进了广陵区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的“双提升”。广陵区坚持将向下掘地和向上拓展统筹推进、配套衔接,形成了平面与立体相互联系的三维空间形态,实现了土地开发的高密度、高强度,推动了土地空间利用的承载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目前,广陵区亩均GDP产出达到了37.86,五年增长了58.88%,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下降到了264.14亩/亿元,五年下降了37.05%,以不到全市4%的土地面积创造出了占全市13%的经济总量,国土资源的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有力支撑了广陵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