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农民工进城住哪里?国务院常务会要求县城建设进城农民刚性需求住房

发稿时间:2020-07-27 13:54:38   来源:澎湃新闻  

  县城作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担负重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要针对大量农民到县城居住发展的需求,加大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包括完善县城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提高县城承载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抓紧补上疫情暴露出的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据统计,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三分之二。2019年底,县和县级市数量分别为1494个和387个,二者共计1881个,约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量(967个)的2倍。

  从经济看,2019年县及县级市GDP体量为38万亿元左右,占全国GDP的近五分之二。其中,作为县域经济核心的县城及县级市城区GDP占全国GDP的近四分之一。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还要求,要针对防疫和防汛防灾减灾中暴露出的问题,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相关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预防和应对重大疫病的综合能力。科学规划和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水库、排水管网等防洪排涝设施,加强台风、地震、火灾等各种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项目资金方面,国务院常务会提出,要引导促进多元化投入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公益性项目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对有一定收益、确需建设的公共设施项目予以倾斜。

  还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建立公用事业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引导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各地要加强项目储备和开发,逐步解决城市发展历史欠账。坚决防止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要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进城农民就近打工就业提供机会。

  国家发改委表示,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有利于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从当前情况看,超大特大城市和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过密、功能过载,产生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亟需“瘦身健体”。而小城市(约90%是县级市)和县城发展总体滞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较弱,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因此,加快推进县城尤其是城市群地区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既能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助推形成同城化发展的都市圈;也能强化与邻近地级市城区的衔接配套,带动小城镇发展,正是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的突破口。

  此外,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还有利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当前县城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县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居民的2/3左右,若能缩小二者差距,新增投资消费的空间巨大。(记者 韩声江)